加快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6月01日 文章点击数:2185
加快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反映:
近期,我委在组织委员开展“届别活动周”了解到,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又制造了教育新的不公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不均衡性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城乡教育的差距。以万源市为例,全市292所学校,学生78186人,班级 2194 个,生机比为20:1,师机比为 8:1 ,班班通 144个。如石塘中心校,32个班,1200余学生,教职工72人,无多媒体教室,仅一台电脑;铁矿中心校无电脑,这种情况在边远农村学校十分普遍。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为此,特建议:
1.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各级领导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范畴,引导边远地区教师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将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校长的年度考核中。
2.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一要加大争取国家、省级投入总量继续向边远地区、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免除项目地方配套经费。二要设立义务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在解决边远农村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应解决中小学信息化设施维修改造经费、网络接入资费和电费等,使农村学校不再处于有机不敢开、有网不敢上的尴尬境地。同时建立成本核算、绩效评估、审计制度,确保经费合理有效使用。
3.强化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设立专门培训基地,根据教师技能水平和实际要求制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二是实行分级培训。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基础知识培训,市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提高层次培训,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指导、交流。三是建立信息技术管理机构,落实专门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不但应有管理、教学、科研能力,还要具备指导其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
4.整合各方力量扩充教育信息化资源。一是学校应将自技术性工作、研究咨询、运营服务等由专业机构来承担;二是充分利用网路营运企业的基础设施、资金等资源,加大对教育支持,拓宽教育资源渠道,解决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技术研发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减少重复投资。
5.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一要按照“省以名优资源和精品资源为主、地方以本地化资源和特色资源为主、学校以校本资源和原创性资源为主”的要求,明确教育部门事权。二要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和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形成定期与不定期、定量与不定量的资源汇聚机制,要求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向全省基础教育专网内用户免费开放,对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资源共建共享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监测和公告制度,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建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