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6月20日 文章点击数:2501
加大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的建议
民建达州市委反映:
自2009年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各地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医药负担,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但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普遍而紧迫的问题:
一是基本用药品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国家规定基本药物只有307种,省上补充和调节药物目录共252种,总共559种。但通过网上实际能够采购的基本药物品规不齐,尤其在儿科药、急救药品方面比较短缺,部分价廉基本药品出现长期缺货现象。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导致临床工作时常出现无药可用情况,使一些原本在最基层就能解决的疾病,因没有适宜药品,病人只能转到上一级医院救治。这就造成了基层医疗资源浪费,上级医院病人拥挤,优势资源不能有效用到“刀口”上;增加了病人交通、食宿等间接医疗成本。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医务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较过去基本持平,而业务骨干收入明显减少。同时,鉴于医务人员自身学习成长过程长、投入大,工作时间、精力、精神压力非常大,工作待遇与其他工种相比没有优势,积极性必然受到挫伤,人才也难以留住。三是医疗风险化解能力弱。医改政策逐步全面落实到位后,基层医疗机构独立承担医疗风险能力将逐步减弱。加之受医疗工作强度大、风险大、风险事前又难以准确评估等因素影响,衍生出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愿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基本药物的补充和监管。建议省药招管理机构加强对基本用药中标企业监管,保障国家规定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调节的药物能够采购得到,并及时配送到位,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2.加快出台人员的流动和激励机制。建议高端设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充流动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机制既要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转,又要能切实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3.加紧研究出台医疗风险化解机制。建议高端设计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化解机制,有效消减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冲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