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视察调研>>正文

主席会成员视察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2年07月18日 文章点击数:11377

 

中共政协达州市委员会党组

关于市政协主席会成员视察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的报告

 

中共达州市委: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62728日,市政协主席会成员深入达县、渠县部分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点开展了专题视察。视察组实地察看了达县石梯镇桥东村、渠县李渡乡狮牌村等12个示范点,座谈听取了全市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并就推进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灾后重建工作强力推进

我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高起点高规格编制重建规划,紧紧围绕规划,抢抓时间节点,细排工序,倒排工期,大马力推进,灾后重建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249个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全部开工,产业重建、基础设施重建、生态重建、精神家园重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齐头并进,进展顺利。

(一)重建规划科学。全市遵循前瞻性、安全性、特色性、实用性的原则,立足长远发展又考虑重建需要,编制了创建工作方案、《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和10个具体政策性文件,规划重建项目2675个。各县(市、区)按照市创建委的要求,分别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专业设计单位,在实地勘察、深入走访、广听意见的基础上,注重与连片扶贫、库区移民、新村建设、老区建设等规划对接配套,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编制了县(市、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总体规划,形成了一批尊重自然、依山就势、凸显特色、助推发展的高规格高标准规划蓝图,尤其是注重听取群众意见,突出了农村特色并严格规划实施,确保了规划落地。

(二)重建举措超常各县(市、区)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310个乡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骨干参加脱产学习,培训乡镇管理人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确保了各个规划整体推进,制度化安排、项目化运作、科学化实施。建立了县领导灾后重建包片、县级部门对口联系乡镇责任制,出台了优惠政策、考核办法、激励机制,实行了创建工作旬报、通报、例会制度。各地还坚持群众参与、公开透明原则,组织群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质量监督小组等对资金使用、物资调配、施工质量进行全程、全域、全面监督管理。采取群众自筹一点、银行借贷一点、业主垫支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项目捆绑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办法,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重建资金筹措力度,保障了重建顺利推进。

(三)重建成效显著全市249个新村聚居点全部开工。新村重建、产业重建、基础设施重建、生态重建、精神家园重建同步推进,进度快,质量好。更可喜的是:各地既满足现实重建需求,又注重长远跨越发展,把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创建了灾后重建新路子。渠县50个示范点与城市拓展有机衔接,通过三条生命通道、“两江“生命通道,三座跨河大桥规划来体现县城“北进、南延、东扩、西控”的城市定位,在城市建设、园区发展、渠江治理等方面统筹规划建设,增强发展空间和后劲,创造了经验和示范。

(四)重建精神感人。灾后重建战线长、规模大、任务重,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全市249个示范点全程、全域、全覆盖地推开,面临诸多困难和各种要素制约的巨大压力。在挑战面前,各地抢抓机遇,化为危机,攻坚克难,不等不靠,以争分夺秒、不胜不休的决心,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干,基层干部群众认识统一,行动快速,求实务实,用超常举措、惊人的毅力抓重建,形成了“党政统筹指挥、四套班子合力推动、各部门分头落实、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格局。视察组同志们认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李林森精神的再现,是文建明工作法的具体体现。

二、灾后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受灾群众主体意识不强视察中了解到,部分受灾群众对灾后重建“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个别地方住房重建资金收取进度慢,差距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

(二)重建进度不平衡各地虽按照市创建委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推进重建工作,但因规划图纸没及时到位、受灾群众自筹资金筹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建设进度不一致,有的刚开工基建,有的正加紧主体工程建设,有的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重建进度很不平衡。

(三)资金筹措压力大灾后住房重建资金基本能够保证,但基础设施重建、生态重建、精神家园重建资金缺口大,尤其是地方财力脆弱、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地方,重建资金筹措较难。

(四)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规划虽然纳入灾后重建之中,但各地因地理、自然条件不同,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一是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多数村规划和在建的产业项目基地散、规模小、拳头产品少。二是科技含量不高,多数沿袭传统种养殖业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强,品牌特色不明显。三是农民增加收入难。一些地方集中整理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开发。虽然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资金,就近务工增加了收入,但市场风险大,农民长远致富压力大。

三、对策建议

(一)破解要素制约,加快重建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争取、项目引进、资金筹措、用地需求、物资保障、隐患治理、矛盾化解等方面进一步着力。一要通过土地整理、旧宅地复垦,努力增加耕地,达到占补平衡;二要通过发动群众自筹、加大向上争取、银行支持借贷、政府整合筹措破解资金瓶颈;三要通过政府统筹协调调度,搞好物资、用工等要素的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快速实施,如期完成;四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引导灾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胜不休的精神,合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二)强化产业重点,增强发展活力一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就地培育等方式,促进起点高、带动力强、功能全、辐射面广、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一个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努力改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特色品种附加值低、品牌产品少、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的状况。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重点培植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实现一乡一业或多业、一村一品或多品,实现长远增收致富,真正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三要制定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吸引返乡农民工和外地业主发展农村产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实现由农业经济、打工经济向工业经济、创业经济发展,使新村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撑。四要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重点培植带动科技含量高、动力强、辐射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企业加农户、企业带产业、吸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自然人入股等多种模式的发展路子。建议借鉴达县永进乡宝井寨村葡萄园的返租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户收入,避免以往土地流转业主赚,农民少事收入难的现象。

(三)加大生态保护,美化人居环境。要严格按照规划抓好农村“水、气、电、路、讯”及雨污分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二要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引进项目、培育产业时,选择低碳环保型项目入村,建成一批生态工厂或企业,造福于群众。三要因地制宜发展沼气、煤层气、秸杆气化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四要实施好“气化达州”工程,让农民改变把煤、柴、秸杆作为燃料的习惯,鼓励使用天然气,使新农村永远保持新面貌,让新村永远漂亮。 

(四)加强感恩教育,构建精神家园。要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文艺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新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抓好新村建设。二要开展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感恩社会力量的扶持,提高农民思想素质,让他们倍感时代的幸福,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热情,对新生活充满期待。三要重视建设好实用的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体育广场等公益设施,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四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新内容,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展现农村新风貌。

 

中共政协达州市委员会党组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