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及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4月12日 文章点击数:5319
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及建议
市政协委员 周建文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较好发展。一是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巩固提高,学生辍学率从根本得到控制,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全市农村中小学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齐了所有课程。对学生终结性评价方式得以改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舞台,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三是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三年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年增长率达16.78%,除提高教师待遇和减免学生学杂费,还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教学信息化工程、农村小学生营养餐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四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使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教师不安心。目前农村教师不安心,队伍不稳定,骨干流失严重,与城市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虽说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看似差距不大,但部分城市教师参与收费补课的收入,以及城市优越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较强地吸引着农村中小学教师。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低。农村经济条件、人口素质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的劳动和付出往往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认可,不少青年教师通过考公务员或其它方式改行到党政机关和其他行业。少数教师职业素养偏低。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部分教师在城里安家置业,疲于家庭和学校两头奔波,大多数星期一和星期五不能按时正常教学,学生受教时间大大缩短,管理存在较大空档。
二是家长不放心。其一对办学条件不放心。农村学校教学配套设施相对滞后,部分学校常规教具和实验仪器都不具备,更不必说现代化教学,既影响正常教学,也难以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其二对师资力量不放心。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相对短缺,往往兼教多门课程,连英语、计算机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也由仅略知一二的教师担任。加之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家庭生活计,处于半教半农、半教半商的状态,既占用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质量。其三对学校实力不放心。虽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有部分学校因添置教学设备或新建教学楼而负债,导致债主为追讨债务而锁堵学校大门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是学生不用心。随着各地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绝大多数村小已被撤并,大量学生不得不每天起早摸黑,远距离步行到中心校就读或租住入学,午餐也相对粗糙简单,影响学生学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和减轻教学、管理压力,分快慢班教学,对慢班基本不管不考,歧视差生,挫伤了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农村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父母常怀挂念之心,产生诸多心理缺限,情感发育不良,不能用心学习。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暖心留人工程,稳定教师队伍。一是继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进一步加大岗位补贴额度,使教师待遇有较大提高。二是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完善学校教学设备,投资兴建教师宿舍,让教师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切实落实好农村一线教师职称评审直接认定工作。凡符合基本条件的一线教师,在申报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时可优先认定。四是要建立本地优先的用人机制。每年招录的新教师,本地名额要占一定比例,特别是对于那些土生土长且乐于为家乡作贡献的人员可优先录用,在合同签定时适当延长服务年限。
二、强化学校软硬实力,争取社会认可。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摸清农村中小学负债情况,经审计机关审计后,由地方财政兜底化解债务。二是开源节流用好资金。完善农村中小学财经制度,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把每一分钱用在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上,并发动骨干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积极支持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严格落实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并加强对继续教育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甚至以赢利为目的。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不好,社会不认可,家长不满意的教师终止聘用合同。
三、关心每位学生成长,享受教育公平。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也要注意解决农村低龄学生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二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担起关爱留守学生的责任,建立健全相关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及特困家庭学生。成立心理辅导站,定期召开留守儿童谈心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解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拨打免费亲情电话、网络视频见面,弥补情感残缺。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学校的监督检查工作,严防以各种形式分班教学,歧视差生,杜绝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教育公平的事情发生,对教学不认真、教育不用心、管理不到位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