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4月12日 文章点击数:5588
关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 陈明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而达州工业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其出路就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一、我市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发展水平较低。2011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4%,分别比同为资源城市的攀枝花、榆林、鄂尔多斯占比低31.86个百分点、31.78个百分点和14.96个百分点,工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四川仅广元、广安、巴中及凉山、甘孜、阿坝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二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协调,2011年,重工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7.78%(其中煤炭33%、冶金15%、化工及天然气开采16.7%、建材11.5%)。县域工业产业特色优势不突出,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三是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较低。全市“1+7”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仅4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个多百分点。“1+7”工业园区市委、市政府虽已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但根本形不成“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新型产业园区格局。同时,大企业大集团少,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少(规上企业数量在全省排第12位)。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较强。除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外,其他发展工业的资源相对较贫乏,尤其是人均土地资源少、工业用地储备不足、环境容量(特别是二氧化硫)等因素对我市工业发展制约十分突出。
五是外向度水平不高。去年出口创汇仅7303万美元,工业经济外向度较低、竞争力差、思想解放不够,没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企业。
二、我市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冶金、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冶金行业要加快工艺结构、技术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大力开发碳素结构钢、钒钛合金钢、高强度建筑钢等产品。建材行业主要推广对粉煤灰、煤矸石、磷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的大掺量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各种纤维新材料,适度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中高档装饰、装修材料。纺织行业重点突破苎麻纯纺、织品染整、多纤维混纺、苎麻成衣及高档面料的织造、染色、后整理等技术,提高后续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苎麻车用、家用中高档装饰、装修材料。煤炭行业重点抓好整合重组、机械化开采、安全防护措施及社会主义新矿山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化工、机电、农产品加工是我市需全力发展的潜力产业,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点产业。化工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市场需求大、投资强度高、产生大企业多、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务必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天然气化工、磷硫化工、盐卤化工、煤焦化工产业链及与天然气协同发展的延链产业、循环产业,将达州打造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机电产业应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第二大产业,它是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对降低单位GDP能耗、物耗、水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大助推作用;机电产业在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档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产业配套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依靠重庆、成都汽车、机械、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专用汽车、汽车及摩托车零配件、节能装备、工模具、电子电器零部件等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主要是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富硒品牌,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及精深产业链的延伸,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充分依托我市优势和实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及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高端工模具等产业。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限制并逐步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企业,大力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
(五)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优化企业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扶持一大批小微企业,形成梯次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六)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对产业布局的束缚,突出比较优势,严格执行“1+7”工业园区定位,严格实施工业项目用地前置审查制度,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协作、各具特色、整体融合的区域产业发展布局。
(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支持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创建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实施创新。
(八)大力推动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与思想解放不够、对外开放步伐不大有重要原因,应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区位、交通、市场、劳动力等优势,更大力度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和制订有利于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政策,助推我市工业结构的快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