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正文

关于加快我市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4月12日 文章点击数:5150

 

关于加快我市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  靳能泉

 

我市已于2002年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的14.9%,预计2015年将达到17%,每年还将以4万人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全国11%的水平;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年总人口将由现有的18%上升到19%,空巢老人将占40%以上。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但由于认识不足,政策引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财力匮乏等原因,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仅按全市60万老人需要5万余张床位计算,现有养老床位不到应有的十分之一。且托老所、养老院、康疗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以及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等基地建设严重不足,远不能适应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需要。

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产业,走出养老服务供给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困境,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养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理论教育和舆论宣传,树立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变传统“温饱型”养老向“幸福型”、“健康型”养老发展的意识,实现“被动养老”向“主动养老”、“消极养老”向“积极养老”的观念转变。把转作风、提效能贯穿于养老产业建设中,促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加大机制创新和投入力度,并将其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目标考核。

二是明确产业定位,加强政策引导。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去定位养老产业,突破“大而全”、“小而全”模式,推进养老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政府应尽快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平衡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新建小区和新农村综合体要配套规划养老机构或老人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老年用品经营;成熟社区要通过对闲置厂房、民用设施改(扩)建等途径完善养老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公益保障、金融机构、慈善机构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渠道,或通过设立区域养老基金,合力保障养老服务的资金供给。及时调查、收集全市老年人口的来源、数量、生活状况及习性等基本情况,积极推广市场化养老、异地养老、以房养老、“侯鸟式”养老以及生态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尽快规划建设托老所或鼓励社会医疗单位创办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探索建设多功能养老服务中心,开发“亲情社区”、“温馨小区”等。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升级。庞大的老人群体,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虽是“服务夕阳”,但养老产业却是“朝阳产业”。养老产业不仅自身涵构丰富,而且还对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彩电等上下游产业具有经济带动效应。要鼓励、支持社会人士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开发老年产品,加大土地、规费、税收、信贷、财政等优惠扶持力度,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把“民办公助”政策落到实处。加大老人用品制造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老年食品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媒体娱乐业、老年教育市场、老年文体业、老年旅游业、老年保险业等,强化关联配套、连锁服务,培育龙头、品牌企业,积极打造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并实现产业集聚。

四是构建产业网络,锻造后发优势。探索建立“家庭—小区—社区—机构”等养老平台相互衔接、信息互通的网络平台,实现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娱乐等服务设施向居家、社区老人开放,小区或社区的公共服务场所向养老机构开放。加快培育和完善老年协会、社区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中介组织、社区组织,积极构建“专业服务组织—养老服务中介组织—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政府及部门—其他社会企业涉老组织”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组织网络体系,及时向老年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大力建设老年人服务志愿者队伍,打造由“退休人员、下岗人员、大学生”等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借助四川文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其师资、经验等资源,开展养老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多措并举,针对当前全市存在的养老产业“需求多、供给少,产品门类少、层次低,服务欠优良、缺活力”等问题,建立养老所需的医疗保健、旅游、保险等服务网络,积极开发提供交通助理、伴陪、老年食堂、家庭病床、体质监测、临终关怀等新型服务。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