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参与天然气开发利用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4月12日 文章点击数:5106
积极主动参与天然气开发利用
加快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市政协委员 代以胜
达州作为天然气资源富集区,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强,国家不断加大力度鼓励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针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问题,国务院已批准其为独立矿种,专门制定了《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页岩气勘查开采领域,鼓励开展石油天然气区块内的页岩气勘查开采,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新的国家能源格局。但从实际情况看,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并没完全释放,突出表现在留存本地发展产业项目的天然气指标不够、用气价格没有体现气源地优势、外输天然气没有享受税收分成等。而无论是参与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还是参与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则更是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市场还未完全放开。目前,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垄断,其他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虽有很大的积极性,但鲜少能有进入。
二是资源底数不清。据初步勘查估计,达州市境内拥有天然气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探明储量超过6600亿立方米,油气页岩厚度约为100—150米,区域分布广且稳定,为页岩气的有利探区。但是,达州天然气底数究竟是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定论,没有可靠的具体资料和数据,招商引资缺乏说服力。
三是中石油中石化合作意愿不强。虽然中石化普光净化厂、中石油川东北气矿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但与地方合作的意愿呈边际递减趋势,出于利益保护,对地方参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存有戒备且较排斥,加大了地方政府及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利用的难度。一个鲜明的例子,我市有的县成立了天然气开发利用协调机构,很多部门也参与到中石油和中石化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工作中,但更多的是承担协调服务工作,对天然气开发利用方面的情况并不清楚,知之甚少。
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政策。充分抓住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参与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开发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用好相关鼓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属秦巴贫困山区的我市参与勘探开发利用天然气项目的扶持,努力打破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坚冰,力争挤进全国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开发的队伍。
二是要积极动员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国家在今年进行的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首次允许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参与竞标。根据公告,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这表明我市民间资本和本地企业也有机会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政府应该主动出击,积极组建和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三是要主动引进外资或外地企业合资参与。目前,地方企业参与开采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在全国已有先例,一个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地方企业,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加工、管道运输等。另一个是重庆市垫江县的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国有控股公司去年营业收入约为2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有勘探开发经验和资金实力的外资或外地企业同地方政府或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开发公司,共同参与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通过合作开发,一方面保障本地发展所需气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双赢。
四是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气地合作。中石油、中石化掌握着我市常规天然气资源最权威的基本信息,本地政府和企业要参与开发利用浅层天然气和页岩气,和他们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要继续主动加强和他们的协商与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开放灵活,大胆博弈,必要时可适当让步。以此进一步探索央企和地方、央企和本地民营企业,或三方合资成立股份制天然气开发公司,创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