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4月12日 文章点击数:5798
关于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常委 喻 诣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掀起了打造山水生态城市、建设幸福达州的热潮。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绿道体系建设、“两项治理”以及对入境通道、破损街道、主要景区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一个山水生态城市的格局和气势正在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方面欠账太多、积弊太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着、制约着山水生态城市的建设。
一是环境污染还比较突出。火车站的臭味、烟囱冒的黑烟、机动车的尾气、空气中的飘尘、垃圾场的苍蝇、企业排的污水、工地上的噪声等等,有的久拖不治、有的久治不愈、有的死灰复燃,环境污染还比较突出。二是生态退化还比较突出。生态破坏总体上得到遏制,但是局部仍在恶化。上游地区过渡采伐导致水土流失、地质滑坡、侵占河道、泥沙淤积;一些过境铁路、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对破坏的生态没有及时修复,暴雨季节,冲毁路基和农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三是城市问题还比较突出。污水管网没有全覆盖,部分污水直排州河;生活垃圾没有全收集,散落在一些卫生死角。垃圾分类简单,没有很好做到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公共绿地点少面窄,还没有上档次的城市生态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缺少文化内涵,老城区街道狭窄且经常破损,交通拥堵时有发生。
生态环境问题,既是经济、政治问题,也是社会、文化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发展问题。在打造山水生态城市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有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用生态文明铸就山水生态城市的体魄美。达州的体魄是否健康取决于肺(森林)、皮(绿地)、口(排污口)和经络(山形水系和交通)等功能是否完好。因此,要努力在山上做文章,在水上下功夫,在路上花心血。对自然山体和水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渠江流域整治、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3+10+1控制性水利工程、脆弱生态修复工程等,都要本着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山水相应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交通干线、城市街道、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要懂得“通则不痛”的道理,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该避让的必须避让,该修复的及时修复。确保人流、车流、水流、物流的便捷、通畅和安全。
二是用生态文明塑造山水生态城市的形象美。打造山水生态城市,不仅不能欠新账,还要努力还旧账。对自然山体和旅游景区,严禁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开采和无序开发,一些违章建筑该拆除的要拆除,该规整的要规整;对一些“断壁残垣”和“天坑地缝”,该护坡的要护坡,该补绿的要补绿;对自然水系重在源头治污、疏浚河道、绿化河堤;对城市公园(草坪)力求造景简约、清新舒适、回归自然;对城市容貌要规整立面、硬化路面、强化保洁、清除卫生死角;对铁路、公路两侧以及城乡结合部要绿化环境、美化村落。
三是用生态文明孕育山水生态城市的气质美。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城市学家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们的城市,我就知道这里的人们追求什么”。山水生态城市,既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性的产物。打造山水生态城市,应根植于达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紧紧结合民俗风情和山水特色进行深度研发,凝炼出足以彰显达州个性和特色的主导文化,将其渗入到文化教育、群众生活、企业管理、建筑风貌、休闲旅游等各个方面,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增进社会的和谐度,增加城市的影响力。
四是用生态文明提升山水生态城市的行为美。各级党政要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素质和行为教育,让生态文明成为决策者的行动指南;各学校要及时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切实开展环保、节约、低碳社会实践活动,让美丽中国成为青少年的崇高理想;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加强生态文明示范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让幸福达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景;西南职教园区和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基地,要努力在山水特色、生态元素、乡土风情、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力争把它们打造成达州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特色文化的研发基地、山水城市的示范基地、幸福达州的孵化基地。
各位委员,建设山水生态城市是幸福达州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