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农工党员三天党校学习达共识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5月03日 文章点击数:5495
达县农工党员三天党校学习达共识
2013年4月26日上午,中国农工民主党达县总支部25名参训学员齐聚一堂,在总支副主委万乐平的主持下,对三天党校的学习和收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受重视”是学员的共同感受
一是受县委重视。通过培训,学员们能感受到此次培训受到了中共达县县委及县委组织部、统战部的高度重视,县委统战部对此次培训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在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上,县委常委的领导虽因有要事未能到场,却通过县委统战部的领导转达了对学员们的问候。在学习期间,统战部的领导也一直陪伴着学员,帮助学员顺利完成了三天的学习。
二是受党校重视。从这次党校课程安排可以看出来,课程设计合理,谋篇布局富有艺术性和连贯性。“中国梦”让学员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在接下来的专题中讲授了实现民族复兴需要的多种途径,形成了实现“中国梦”较为清晰的脉络。
三是受总支重视。参训前,农工党达县总支部主委、副县长孙瑜明对总支部派训学员都经过了认真审核,要求派出党性觉悟高、守纪律的党员参训,要派出一支以老带新的参训学员队伍,要在学习中展现农工党员服从大局、服从安排的另一面。
四是受单位重视。此次农工党达县总支部的参训党员分别来自12个县级单位,各参训党员通过正常秩序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请假参训时,均得到了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县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在培训班通知上签署了“请相关人员按通知要求参训”的意见。
五是受老师重视。三天学习很紧,要学的内容很多,每个学员掌握的理论知识参差不齐,要把一个专题讲透难度极大,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党校老师的授课完成了专题讲座的大气,又不失细微之处的精彩,既有理论的循序教导,又有事例的客观佐证。
二、五“新”是学员的共同收获
一是全局意识有了新提高。农工党员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事某专业的专业人才,对专业知识和动向更加注重,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所有参训党员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了较为系统清晰的了解。
二是理论水平有了新提升。无论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多与少,每位参训党员都在培训中丰富了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对“中国梦”、中国的政党制度、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统一战线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再一次更新和升华。
三是思维模式有了新转变。不同的专业类别,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面对新形势,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和事件,用一种专业的习惯思维去认识和理解,只能窥其一斑,难见全貌,通过学习,所有参训党员在思维方法上得到了转变,摒弃了定式思维,更多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四是学习方法有了新改进。大家记得温南其部长在授课中讲到,这次学习,要学会的就是要学会“翻书”,通过学习,要练就在理论书籍中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这次学习,更多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的引导式培训,所有参训党员接受了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
五是认知视野有了新开阔。每一堂课,都有各不同的精彩,每一堂课,都带给了党员不同的感受,每一堂课,都给党员灌输了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农工党参训党员的视野和眼界更开阔了,对世界的认知更深刻了。
三、三“不够”是学员的共同差距
一是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通过学习,每一位参训党员都深感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之老师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所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还十分肤浅,这也反映了中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水平上的差距。
二是理论实践结合不够。在未接受培训前,很多人都认为政治理论是空话、套话,与专业知识不沾边、不靠谱。但学习后发现,专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政治理论知识的全局性指导作用更不容忽视,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对自己认识世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甚至对发展专业技能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真实世界感知不够。三天的学习,理论上的知识是丰富了,但党员还是略有遗憾,没有完成在真实世界中去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果。
四、四“坚持”四“做”是学员的共同目标
一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祖国建设的先锋;三是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做理想信念的表率;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本职岗位的楷模。
(张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