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5月07日 文章点击数:2172

 

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反映:

近年来,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一些农村耕地季节性撂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调查发现,在地处偏远、生产生活条件差、土地贫脊的地方尤显突出,耕地撂荒率高达30.9%,这无疑对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目前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缺少;二是种植行业“本高利薄”;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趋劣;四是农用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村耕地撂荒的严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1.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农民对粮食生产意向的消退,正成为土地撂荒的核心因素。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有效政策设计,强化农民的粮食生产安全意识,让年轻一代农民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珍惜耕地,重视粮食生产。

    2.加强日常动态监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建立覆盖全域的土地撂荒问题监测休系,对耕地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并以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给为前提划定安全红线,以便及时启动应对措施。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要加大对农村塘、库、堰、沟渠、生产便道和改土改田、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提升农民的生产信心。

    4.强化农业补贴效能。国家应适当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补助标准,在发放方式上要严格坚持“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直接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有效缩小种田与务工之间的比较效益差距,提高种田者收益和积极性。

    5.加大农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农资价格走势,严格执行农资限价政策,保证农资价格的稳定,切实降低农民种田成本。同时,要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的行为,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优化农产品结构。要加强对种田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耕农艺技术,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结合土地结构状况,应本着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经则经的原则,在加强技术指导,品种推荐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开展各种经营,提升农民的综合收入水平。

    7.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平等、自愿、有偿方式,鼓励有闲置土地的农户积极转让土地经营权,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注重对涉农资金项目的配套使用,将国土、农业、水利等系统分别下达的资金项目加以统筹运用,集中用于宜粮地区的耕地平整改造及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生产企业的引入和培养力度,从而实现对闲置土地的高效利用。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