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5月07日 文章点击数:2556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渠县政协、大竹县政协反映: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当前农村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未能根本转变,规划落后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一是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形成“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地膜等不合理使用,形成面源污染、白色污染,而乱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三是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生态保护能力薄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此建议:

1.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立法。农村环境污染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又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虽然有7部环保专门法及众多的法律和规章,但专门针对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法律法规的缺乏,导致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因此,建议加快立法,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2.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以增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在乡镇、村社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执行和落实。同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3.加大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要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把综合治理工作向农村延伸,向死角延伸。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和集中处置机制。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防止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通过设置环保投诉举报热线、信箱等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广大农民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

4.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调整思路,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5.切实增加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要改变过去重城市轻乡村观念,各级党政要把农村环保投入列为财政支出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效能:一要加大乡(镇)、村两级环保资金投入,并制定“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激励政策;二要大力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依靠社会和农民自身力量,促进农村环境改善;三要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

6.加强对农村环境的宣传保护力度。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主要归咎于农民环境保护的法治思想意识淡薄。我国目前农村环境问题严峻, 关键还是环境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只有加强环保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保违法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 才能逐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规范人们行为, 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