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社情民意>>正文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6月18日 文章点击数:8881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建议

 

市政协人资环委、民宗外侨联谊委反映:

    在市政协今年5月组织开展的“政协委员界别活动周”中,通过对达县和通川区部分社区环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发现,社区(小街小巷)环境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环卫设施差。社区经费有限,绝大多数社区的小街小巷和楼院院坝没有专门环卫设施。二是社区环境清扫保洁工作难度大。社区巷子深,路面凹凸不平破损严重,清扫保洁工作艰难。特别是一些“开锁王”“办证”等“牛皮癣”广告仍长盛不衰,社区对这一城市顽疾束手无策。三是社区环卫工人待遇低。社区环卫工人比市县环卫工人待遇低,工资标准低,没有社保、医保等福利,有的连基本劳保也没有,遇到节假日或重大迎检工作加班无加班费。四是社区环卫工人管理难度大。社区环卫工人属临聘人员,有“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典型差别。加之近年来环卫临聘人员难找,社区无奈只能聘用那些年老体弱的工人,导致聘用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风险增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伤病等现象,届时社区又往往成为被告,承担巨额经济赔偿。五是社区卫生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内许多市级、县级单位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意识淡薄,许多单位不服从社区卫生管理,尤其是改制企业环境卫生治理更难;社区与市县环卫部门在责任区划分的交叉处垃圾清运上存在矛盾,社区管辖范围产生的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但社区居民及业主产生的诸如建筑、烂家具等垃圾环卫部门不清运,社区又无力处理和清运。

针对以上问题特建议:

1.提高社区环卫工人社会保障水平。由于环卫工作属公共服务,其支出无法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解决,政府支持和投入是环卫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为此,政府应当全额拨付社区环卫工人工资,使其达到或超出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为环卫临时工办理社会保险,并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将环卫临时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尽快依法为环卫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使他们享受社会保障。

2.完善社区内环卫基础设施。对社区内小街小巷、楼院院坝、公共活动场所、道路两旁必需的环卫设施,建议财政加大投入,使其尽快配齐,并加大由社区负责清扫保洁的破损路面修缮力度,硬化人行路面,疏通下水管网,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达到路好走、环境美、易清扫的标准。同时,应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中环卫设施配套的管理力度,完善新建社区环卫配套,明确赋予环卫部门、社区参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设计和工程竣工验收职能。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

3.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由社区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制。社区辖区单位应无条件配合社区环卫管理,自觉履行环卫清扫保洁和门前双三包职责,社区居委会要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要与社区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应明确市县环卫部门和社区环卫工人在区域交叉处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上的责任,鉴于目前实际,社区负责的环卫区域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居民丢弃的烂家具、废弃建材应由市县环卫部门清运。

4.强力整治和打击“牛皮癣”。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制定“牛皮癣”整治方案,严厉打击各类乱涂乱贴“牛皮癣”行为。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市民共同参与纠察和检举,并制定奖励办法;城管部门要加大对乱涂乱贴“牛皮癣”行为查处力度,严处重罚“制癣者,并向社会公布,以儆效尤;通讯公司要积极配合,冻结“制癣”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