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个人梦”应融入“中国梦”中去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6月21日 文章点击数:10230
“个人梦”应融入“中国梦”中去
去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今年3月17日全国人代会闭幕式上,习主席再次强调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也都或多或少地正在通过各种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比如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工作更稳定、自己的更收入满意、社会保障更可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谁也不能去否定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响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人人有追梦的权利,也是梦想的筑造者。可以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和中国人今天无法绕开的主题,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在今天的中国是最强的声音。
“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它本质上是无数“个人梦”的汇合。作为每一个人,一定要站在国家的大局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国家兴,则我们兴,只有国家兴旺,我们个人才能有很好地发展。国家兴旺也要求每个家庭、每一个人发展好,你的兴旺才能让国家兴旺,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对立起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当“个人梦”和“中国梦”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必要时,个人梦想要服从国家复兴之梦。因此,我们要深刻体悟和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个人梦”应该助力于“中国梦”,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梦”前进。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作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把个人的梦想紧系在国家的发展上,且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意识与信念,必须要有大局意识,看问题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特别是作为达州经济社会建设中流砥柱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让“个人梦”紧随“中国梦”的脚步,要把“个人梦”根植于“中国梦”,树立高尚的“个人梦”。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历史。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者之间蕴藏着必然联系,且互不分割。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梦”不仅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表现为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目的是人民幸福。因此,只有坚持以民生为本、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复兴才有根本希望。
当前,达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达州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是我们最大的市情,发展不足、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我们达州最根本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达州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需要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幸福达州,需要全市人民的合力参与,更需要我们每一名机关干部履职尽责、协力推进。因此,“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主题教育活动,必将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梦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梦想并非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总书记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办事情、干工作;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它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在事业上敢于创新、勇挑重担。建设幸福达州,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面对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每一名共产党员应担负起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做好增强“责任心”的工作。要铭记历史,铭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饱受的屈辱和磨难,了解“中国梦”的来龙去脉,感受祖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之情,体悟“中国梦”的伟大含义,把“个人梦”积极融入到“中国梦”去去,只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的“个人梦”才能有得以实现的基础。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