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讲话 当前位置:首页>>主席讲话>>正文

在市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7月29日 文章点击数:24345

 

助推产村相融  建设美好新村

                ——在市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康莲英

2013726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市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产村相融、建设美好新村”主题进行专题协商,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

会前,举办了常委学习讲座,听取了市委农办副主任李俊同志关于《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会上,市委副书记王川红同志通报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情况,并就政协组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市人大副主任张德珍,市政府副市长王全兴,市委、市政府联系政协工作的副秘书长莅临会议指导;驻达省政协委员、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协主席、市政协委员代表、市政协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列席了会议;市委农办、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扶贫移民局、市畜牧食品局分别从不同角度报告了推进产村相融、建设美好新村的情况;达县、宣汉县、大竹县政协,市政协农业委、社法群委、教科文卫体委,市民革和丁长兴常委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其它与会同志即兴发言,大家围绕主题踊跃建言,为成片推进新村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会议还作出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共达州市委三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的决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会后,请市政协办公室综合整理后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刚刚闭幕的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确定了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推进“三大步跨越”的总体部署,强调“坚持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连片推进新村建设为依托、产村相融互动为关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为成片推进新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务实献策、给力鼓劲。

一、在规划引领上献计出力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是引领,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下功夫把规划做好。政协委员队伍人才荟萃,要在新村规划中深度研究、多献良策。

一要坚持宽广视野。眼界决定境界,思维决定思路。同农耕时代历经成百上千年形成的自然村落和自给自足的传统产业相比,产村相融的“村”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快速建成的新村,“产”是与新型村庄紧密相连、现代化条件下的产业。因此,要坚持建设现代农村理念,科学规划和布局现代农村新形态,尤其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和谋划,按照“适度集聚、相对集中”的原则,体现新型城镇化、村镇一体化的方向,体现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的走向,立足长远,多调研思考、多协商建言,以丰富的智慧、宽广的眼界、超前的理念助力新村规划,使新村建设规划更完善、更科学、更前瞻。

二要注重衔接配套。新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全域、全程、全面的总体规划;又有专业、专题、专项的具体规划;既有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划,又有操作性、实践性的规划,必须实现新村规划与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风貌打造规划与人文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实现总规与专规的有效衔接、相互映衬。政协要在推进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相融互动方面深入思考、提出建议、推进落实,实现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目标。

三要凸现特色风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没有特色、没有风貌,新村就没有个性、没有活力。新村的风貌应是当地山形地貌、生态植被等自然禀赋的体现,是历史沉淀、民风民俗等人文特色的展现,既不宜“太死”,城乡同质、千村一面;也不宜“太硬”,钢筋水泥、楼房森林;更不能大拆大建、花冤枉钱。它应当有农村特色,体现农村文化、农家情趣;应当有地域特色,做到错落有致、依山傍水;应当有文化特色,体现农耕文化、厚重历史。我们要深入研究不同地方的人文习气、民风民俗,发掘独特文化,提炼独特风貌,提出独到见解,打造个性鲜明的“微田园式”现代新型农村社区。

二、在产村相融上献计出力

产村相融,新村是载体,产业是基础,二者不可偏废。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相融是关键。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多建言、多给力,用心研究产业发展的方向、新村建设的模式、产村相融的途径。

一要助力新村建设。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新村建设是必由之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了新村建设是必然要求。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把助力新村建设作为服务民众、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资金筹集、用地保障、新村风貌等重点问题,千方百计破除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为破解新村建设的难题奉献良策;要加强民主监督,通过提案面商、视察建言等方式,助推“山水田林路气”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建成的新村功能完善、质量提升。

二要助推产业发展。产业是“经济基础”,是重要支撑。没有支柱产业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新村建设只能是“画饼充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尤其要多搞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发挥核心优势。现代农业的效益在规模,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成片,要大力倡扬成片推进、规模发展的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必然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必然改变传统的生产理念,要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推进品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一牌三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要促进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既要解决群众集中居住问题,更要解决产业连片规模发展问题,二者出发点在于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连接点在于产村相融互动。我们要在结合上下功夫、配套上做文章,着力助推新居建设与基础设施改善、服务体系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使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促进新村与产业良性发展,农房建设与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综治调解、农家超市、农资供应等功能同步配套、有效完善,确保群众吃、住、行、娱、医、购等问题有效解决,引导农民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在生态建设上献计出力

生态建设,是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良好,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关注生态建设,是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责。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履职为民,积极关注生态,努力为建设美丽幸福达州贡献力量。

一要力促耕地保护。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新村建设必须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我们既要献良策促进耕地保护,又要强监督促进土地政策落实。要推进规划科学力促节约用地,新村规划应尽量立足原有居民点,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要推动结构优化力促节约用地,统一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用最少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推动存量盘活力促节约用地,让迁入新村的群众做到搬新必拆旧、拆旧必复耕;要推动标准落实力促节约用地,坚持新村规划、用地上限和建房标准,避免乱拆乱建、大拆大建、超标建设。

二要力促环境保护。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群众集中居住,畜禽规模养殖,容易造成污染集中。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畜禽粪便遍地……不是我们要的新村。要将污染治理作为新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新村建设与污染治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推动新村建设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同时展开、同时施工,确保污水收集、雨污分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高起点建成、规范性运营,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垃圾定时清运。坚决杜绝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象。

三要力促生态保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更是财富。要坚持把生态建设贯穿新村建设始终,在规划上充分考虑生态,尽量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杜绝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恶性开发;要以渠江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治理水土流失,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促进生态修复;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特色种植、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变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态。

四、在激发活力上献计出力

活力就是内动力,就是凝聚力。新村建设面宽量大,政府包不了、企业统不了,激发群众的主体活力至关重要。要用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各方活力,以活力大释放促进新村建设大发展。

一要维护群众利益。人民群众是新村建设的主体,激发他们的活力是连片推进新村建设的关键。要引导委员广泛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举措、终极目的,让群众深化对新村建设的认识,增强参与新村建设的自觉性;要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服务设施、主导产业等建设,让群众感受实惠,增强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村镇的规划、新村的定点、产业的选择、基础设施的配套,都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增进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新村建设的主动性。

二要助推改革深化。实现产村相融、推进城镇化,必须打破与城乡二元结构匹配的制度藩篱。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问题,为深化农村改革建言献策。重点助推户籍制度改革,未雨绸缪、调研建言,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重点助推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强化工作监督,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的确权登记顺利推进,促进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建立。

三要广泛联谊聚力。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朋友众多的优势,认真做好交友联谊工作,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新村建设;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工商资本、龙头企业进入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等领域,提升新村建设的质量水平;特别要发挥好政协智力支乡乡友会等联谊组织作用,回引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在外乡友和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带动新村建设;要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架起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在机制建设上献计出力

新村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既要重“建”,更要重“管”;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纠正陋习,更要完善机制

一要建立生产能力提升机制。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使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现代农业新的生产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否则,新村建设就脱离了“根本”,就容易“回潮”。要引导建立群众职业技能提升机制,加强农民群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从业观念,适应家庭农场、联户经营、集约发展等新的生产方式,建立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二要建立生活方式转变机制。农民长期分散居住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新村建设集中居住环境条件下被迫适应和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核心、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为关键,积极助推生活方式转变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倡扬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精神境界;要帮助建立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村规民约”,开展“致富能手”、“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和谐家庭”、“ 敬老模范”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建立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三要建立完善群众自治机制。创新新村管理,积极推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和“一事一议”等工作机制,在新村建设和管理中赋予群众自主选择权、参与权与决定权,引导群众自主管理、自主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维护群众自身利益,让农民群众做自己的主人,确保新村生活章法有度、规范有序,确保新村群众激情创业、愉快生活、和谐相处、温暖幸福。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