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自身建设 >>学习园地>>正文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基层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8月02日 文章点击数:18041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推动基层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大竹县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相对全国政协的顶层制度设计而言,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更加生动鲜活,更具实践指导意义。近年来,大竹县政协按照“人民政协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体现民主的精神”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在遵循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集思广益,通过制定、修改、整理、实施、完善,形成了既体现基层政协工作特点、内在规律,又体现团结民主精神的制度体系,使政协履行职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0121月换届以来,大竹县政协切实将民主协商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活动中,做到了“一个100%,三个全部实现”,即: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如护城河治理、国道外迁、土地滩水库建设等,100%主动协商在县委决定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如“十二五”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全部实现先协商后决策;乡镇党委书记、部门主要负责人等重要人事安排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全部实现先协商后决定;制度工业发展“30”条、服务业发展“10”条等创新措施,全部实现先协商后通过。这些民主协商活动的开展,为大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和保障,也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把握历史机遇,紧跟时代步伐,使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步,与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大部署合拍。大竹县政协善于抓住机遇建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颁布后,及时提请县委审定出台了《中共大竹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大竹县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定》等文件;抓住党的十八大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的时机,及时提请县委研究制定了《中共大竹县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试行意见》并印发全县遵照执行。这些文件将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贯穿其中,对地方政协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启示二: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按照科学、管用、有效的原则,不断规范政协履职的内容与形式,把有效的工作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把有益的成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把有为的做法吸纳进文件之中。大竹县政协坚持在总结完善中制度,换届后,修订完善了《政协大竹县委员会关于加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界别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制定了《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政协委员制度》、《主席恳谈会制度》,制定完善了办公室和各专委会工作职责及政协委员岗位职责。各项制度的规范完善,增强了政协履行职能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和谐共事、协商议事的良好民主氛围。

启示三: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善于学习借鉴,在学习、消化、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其他民主制度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大竹县政协注重在学习交流中吸取经验,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论坛等活动学习了解民主政治理论和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有益经验,同时,与周边县市区加强互访、交流沟通,借他山之石,先后建立了主席约谈会、主席约见委员、主席约见社会各界人士、委员沙龙、智力支乡联谊会、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丰富了政协民主协商的形式,也为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搭建起了广阔的平台。

启示四: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大竹县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方面既注重保证制度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结合本地政协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制定建立了很多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实现了委员管理动态化,出台并实施片区政协委员活动管理制度、政协委员管理办法、政协委员处分暂行办法、政协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处分实行票决的暂行规定。工作机制规范化。实行“目标倒逼制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预决算制,建立完善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社情民意、调研视察、对口联系部门等工作意见,印发了《中共大竹县委〈关于转发政协大竹县委员会关于向重点执纪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委派政协委员担任行风监督员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绩效考核硬性化。建立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委室工作、社情民意和宣传报道工作分别制定了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并坚持每年由县委、县政府、县政协三家联合表彰优秀提案撰写人、提案办理先进单位、优秀政协委员。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增强了政协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空间在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黎仲菲  大竹县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会长)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