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8月12日 文章点击数:9265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建议
提案号: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093号
提案者:李育林 段 成 胡 清 王 明 陈 达 庞启伟 王世忠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提案内容:
一、我市社会养老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截止2011年底,我市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102.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9%,社会养老机构214个,床位26815张,其中:公办社会福利机构207家,床位25839张。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2.6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到2015年,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12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数的17%,这标志我市人口老年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与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事业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
虽然我市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但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偏少,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还停留在救助式的供养和运行模式上;服务内容仅限于吃住等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难以提供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比例少,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缺乏应有合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和众多部门,我市在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方面还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政策适用比较分散,工作合力不够。
二、建议
(一)民营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要纳入规划。
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时,应将民营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纳入其中,并纳入政府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养老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撑的养老原则,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为平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多选择服务需求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达到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养老服务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二)重点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中需要投入资金最大的部分。据相关资料测算,兴建公办养老机构1张床位的投入全国平均约为15-20万元,如果政府继续扩大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和规模,财政是无力支撑的。而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实际上能为政府大力减轻经济和人力负担。因此,市政府要重点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当前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急需市政府明确制定以下三项政策措施。
一是土地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在规划土地时要预留养老机构公益用地。养老机构用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划拨或廉租或优惠出让。
二是税费优惠政策:建设部门对新建民营社会养老机构,应减免其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费用;税务等部门要减免民营社会养老机构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水、电、气、通讯等公用事业收费。
三是服务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养老机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补贴,如贷款贴息、床位补贴、以奖代补等。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要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提高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把养护工作作为公益岗位予以补助。
这些政策,要在牵头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逐项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出台相关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条例,内容包括民办养老机构的设置审批制度,管理制度、政策扶持制度、法律责任等,以此保障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
(三)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再就业培训体系,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专门的养老护理专业或建立专业性的培训基地,培养中高级研究人才、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护理员队伍,以及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从事社会服务性工作的专业人员。一方面,抓好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好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引进机构急需的社会工作管理和实务人才,为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大中专学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
(四)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条例,规范服务内容。
一是探索拟定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条例,规范机构设施、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标准,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岗位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设施、服务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监测等标准,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规范运作。
二是确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划分评定办法,并对获得星级的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给予经费支持,以此来增强养老服务机构间的竞争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起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掌握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为政府采集行业信息,提供动态管理软件,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管理平台,为养老机构提供宣传渠道,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供给信息。
(五)发挥好老年社会组织的作用。
养老服务的重点在基层社区、农村,而基层社区、农村的养老服务工作又可以主要依靠老年社会组织或老年人。因为老年社会组织或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和志愿服务的热情,是养老服务的支柱资源。2011年底,我市共有各级老年人组织(站、室)956个,参加人数达30余万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些庞大的老年社会组织的潜能挖掘发挥出来,养老服务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