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空巢”老人关爱力度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8月15日 文章点击数:1932
加大农村“空巢”老人关爱力度的建议
开江县政协反映:
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社会变革中劳动转移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近年来,由于经济欠发达,青壮劳动力大都向外转移,“空巢”老人特别多。“空巢”老人已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一是“空巢”老人承担起家庭农业生产重担,劳动强度大。除少数“空巢”老人外,大多数仍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生活质量较差。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饮食非常简单,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三是“空巢”老人不但负担起照看孙辈责任,还经常为没钱治病、需要时没有人服侍、没有经济来源担心。四是缺乏精神慰藉。子女不在身边,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生活寂寞。为此建议:
1.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组织,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以村委会提供场所,地方政府给予补助,成立老年人互助会,通过组织“空巢”老人互相帮助,开展老年人维权、文化活动,开展互助式生产。
2.建立动态信息管理机制,确保“空巢”老人“空有所管”。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空巢”老人台帐和动态信息库,掌握空巢老人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开展志愿者结对帮扶。
3.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架起“空巢”老人亲情沟通“桥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在外子女要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寄钱送物,经常与老人沟通联系。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空巢”老人 “幸福”指数。建议政府对农村低保实行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农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组织医疗机构定期免费对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和心理健康讲座,缓解老年人精神压力。
5.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共筑家庭和社会关爱“空巢”氛围。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室,开设老年学校,配置健身器材,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公寓,对于年龄较大的老人,由子女给予资金支持,进行社会化养老。
6.加大社会关爱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开展孝敬父母评比表彰活动,建立帮助农村“空巢”老人义工制度,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