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几点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08月15日 文章点击数:1891
破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反映:
2013年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年。据调查,达州市大中专学校就业情况总体良好。如四川文理学院在2010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85%左右;达州技术职业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也基本保持在86%左右,今年预计将比去年增长五个百分点。尽管各受访院校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大都予以肯定,但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中,仅有9%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42%认为就业形势一般,46%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问题却始终是压在大多数毕业生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
大学生就业难可分为主客观两大方面原因。客观上:一是现行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就业构成现实影响,表现在专业设置与教学方式同市场需求错位、就业指导体系滞后;二是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影响毕业生择业取向。主要体现在用工制度不合理、存在性别歧视、片面看重工作经验。主观上:毕业生自身择业期望值太高,倾心于轻松、稳定、高薪职位,片面看重就业地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格局。为此建议:
1.政府要加大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力度。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创造就业岗位。可借鉴法国“青年就业计划”经验,由政府出资,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性的就业机会。二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用青年失业者。可向雇用和培训青年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生的企业,政府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应承担的社会福利分摊金额予以一定减免;或按企业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相应补贴,以鼓励企业扩大聘用毕业生范围。三是鼓励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可通过采取提高工资、补贴标准;建立大学生基层服务记录,按记录优先提供创业贷款、享受公务员招考加分等措施,鼓励大学生更大规模走向基层。四是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要通过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并重点提供创业信贷支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服务指导,其中包括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咨询等服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辅导和培训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
2.鼓励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一是提高在校生综合素质。要强化书本知识学习,为面向社会做好理论知识储备;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二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要引导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意识,逐渐找准自我定位,并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竞争。
3.加快高校改革。一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二是加快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增加实践课时比重,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具有实际干事的本领。三是实施就业指导。高校就业部门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施就业心理疏导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就业观念。
4.监督、引导用人单位合理选才、用才。一是强化聘用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在聘用各环节的监管。在招聘环节中,要防止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设置不合理门槛,杜绝出现以性别、地域为目标的歧视性条款;在用人环节上,要确保就业大学生充分享有政策知情权,有效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在人才选拔方式上应注重长效性,即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使毕业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