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开江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08年11月14日 文章点击数:9743
挖掘开江地方文化资源
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开江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李开文
所谓地方文化,又叫本土文化,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在特定的生活区域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所孕育出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念、创造心理和个性风格。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名胜古迹、民居古院、民歌、民谣、民谚、雕刻艺术、工艺产品等。开江县提出的“移山造湖、坚韧自强、和谐包容、敢为人先”的开江精神,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开江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开江人新时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培育开江人民的优秀文化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产生健康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优秀文化才能聚合和升华一个地区的社会精神,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开江县素有文化县之称,开江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内涵深厚、风格多样的特点,我们把挖掘和激活开江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弘扬开江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此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真正成为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精神动力的组成部分。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充分认识地方文化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把文化事业作为县域独有的特色文化名牌,作为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点,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文化研究,打造文化精品。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是长期持久的,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是一项长久的工程。要发挥地方文化的资源优势,必须在机制和体制上放活,坚持广为所用、去糟取精、研发并重、官民并举的原则,逐步形成政府搭台、文化牵线、民间参与的共同开发和打造地方文化的格局。因此,开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挖掘开发和整理利用,支持开江县政协各界发起成立了“开江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组织社会各界有志于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开江“作家群”,大力支持文化作品编写。积极开展课题性研究同征集社会研究成果利用结合起来,有目的地挖掘、征集、整理、编写。开江县地方文化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轶闻轶事、相关景点、名址遗物,乃至一副楹联、字画、雕刻、一尊塑像、一株古树都有一桩趣事,都有其较深的 文化内涵,都可编写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乡土读物,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画册、名人传记等优秀作品,给人们以文化的厚重感和鲜活感。
三、抓好载体,整合资源。激活一种特定的地方文化资源,必定要有一定的载体和抓手。首先,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特别是对诸如开江白宝塔、黑宝塔、金山寺、任市陶牌坊等名胜古迹原样修复,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形成文化作品。其次,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传统文化,如地方传说、山歌、石工号子、方言等。其三,多举办地方文化研讨活动,支持和鼓励写作爱好者,撰写文艺作品。比如:以移山造湖,即“宝石湖”修建和治水为素材,写一本小说或电视剧本,第四,利用互联网络等媒体,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以文聚友,增强在外开江籍人的根系意识,得到各方友人的支持和关注。
四、树立经营理念,形成文化产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竞争与传播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文化竞争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样是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交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文化经营理念,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和市场消费需求,将特色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结合,积极论证、争取、建设一批具有比较游戏的项目,积极开发一批包装设计、产品说明等方面密切与开江地方文化相结合的新产品以及地方土特产,真正打造一批蕴含文化成分在内的具有较高品位的地方名优产品。比如开江白鹅、麻鸭、油橄榄、银杏、葛根、山苍籽、茶叶、生姜、白酒、板鸭等从质量到包装上都要从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角度去思考。这既能创造产业经营的良好业绩,又可以输出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为开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