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区县政协>>正文

开江县政协建议: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08年11月30日 文章点击数:11565

 

开江县政协建议: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开江县政协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届中会精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要求,由政协法制群团委牵头组织专题调研,形成了《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经县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呈送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与决策参考。报告客观分析了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开江县通过上下努力和围绕建设“四川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目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目前,开江县已成功定植油橄榄3亩、银杏2万亩,万亩梨梨生化专用高产优质水稻和千亩以上粉葛、蚕桑、烟叶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白夹竹、绵竹和7万亩湿地松、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万亩栀子、菩提、柏荷、佛手药材基地,万亩优质油桐、经果林基地和2000亩苗木花卉为主的特色林基地等。全县发展生猪1000头以上养殖大户10户,以及优质肉牛养殖大户万只以上家禽养殖和肉羊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41%以上,为该县养殖业朝着规模化发展营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二是特色产业成效明显。2007开江县启动了“一乡一业”建设3个镇,即普安无公害蔬菜产业镇、永兴油橄榄产业镇、讲治优质经果林产业镇,“一村一品”建设50个村,其中市级“一村一品”25个村,县级25个村。以新河、青堆子、杨家坝村为主的普安镇无公害蔬菜专业镇推广反季、软化、延后、越夏、无土、客土栽培新技术,建起了年产无公害蔬菜5000万斤基地,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普安镇杨柳湾、靖安乡伏龙寺、永兴镇龙头桥、箭口垭村等生猪饲养专业村年出栏生猪分别超万头。讲治镇高峰村、骑龙乡新店子村、靖安乡伏龙寺村、普安镇谭家嘴和杨柳湾村、灵岩乡分水村、天师镇崔家坝村、长田乡朱家坪村等优质水果专业村年产优质水果均在20万斤以上,已具备规模生产基地;沙坝场乡袁家坪村蚕桑生产专业村今年蚕茧产量占全县总产茧量的80%。永兴镇糖房坝村被省委农办命名为“油橄榄一村一品专业村”。三是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县15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1亿元,固定资产达到4.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662万元,实现利润4801万元,带动农户11.88万户。梨梨生化、天源油橄榄、永发肉食品、三农科技、银杏实业、金牧农业发展、鑫谷粮油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四是农产品开发市场不断拓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开发新产品13个,十五户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90%以上走出了开江。三农科技开发公司的獭兔皮、金牧农业发展公司的分割猪肉和开江县油料加工厂的桐油、天源油橄榄公司开发的橄榄叶精华素化妆品、梨梨生化公司研制开发的“高纯度低聚液麦芽糖”等产品打入了港澳台和国际市场。五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全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8个,其中,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从业人员5838人,带动农户36800户,实现销售收入19600万元,专合组织成员户均纯收入达16869元。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26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与农户建立了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6年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我县“油橄榄技术协会、草食牲畜产业开发协会”为“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和要求,调研报告客观指出了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项目规划不够科学,企业整体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业主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制约发展的瓶颈。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的要求。结合开江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围绕打造特色优势、建设生态农产品基地的目标,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一)立足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带发展。大力实施“抓特色、培产业,抓精品、建园区,强基地、育龙头,促专业、健体系,强科技、育人才”工程。注重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支柱产业,坚持“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机械化、订单化”的发展方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突出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型产业。

(二)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结合优势项目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化“火车头”,以此成为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认真实施高山干果药、深丘水果茶、塘库水产禽、平坝粮油菜的“第一车间”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水平,实现“建设一片、带动一片、致富一片”的目标。

(三)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打破行政性区域限制,围绕项目建设需要,集中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流转方式,在确保农户的承包权和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集中经营管理,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产业工人集中、农村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专业社、专业村扩展,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四)改进运行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每年新增财力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比例,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重点项目在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调处金融部门的支持,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金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对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经营项目。支持基地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强山水田林路、机井电渠园综合治理,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进补贴方式,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建设中,对农民实行种苗补贴。优化政务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强化部门“真配合”,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限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抓产业化发展。坚持扶优限劣,对那些只跑项目,以套取国家项目资金为由,多年实施中没给老百姓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受益的企业予以取缔。对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扶持资金的审计监管力度,防止项目资金滋生腐败。

(五)推行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认真执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逐步普及规范用药、用肥的无公害生产标准规程知识,推广应用有机生态型栽培、静止法无土栽培以及大棚滴灌、防虫网覆盖等多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创建一批标准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进行技术攻关;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物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完善主导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争创名优特新品牌,提高开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