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子 促共享 冬日阳光暖课堂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12月04日 文章点击数:9049
结对子 促共享 冬日阳光暖课堂
——市政协委员界别活动侧记
大山深处教育资源匮乏
石塘乡地处大巴山腹地,距县城近40公里,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7个村,人口1.6万。石塘学校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00余人,在编教师68人。由于学校在大山深处,地理环境差,校舍陈旧、设备简陋、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学校管理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关系,理解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正确运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等问题十分突出。学校教职员工希望有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送到山区校园。
委员界别活动两校联姻
2012年5月市政协开展以“四进四送”为主题的委员界别活动周活动,教育界委员在教科文卫体委的组织下以“进学校、送温暖”为主题深入县乡村各级各类学校,为贫困教师、学生送去慰问金和学习用品,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当来到地处大巴山深处的石塘学校时,委员们看见学校的现状和教师的敬业十分感动,得知学校面临的困难委员们积极建言,市政协委员、通川区二小校长胡逐云当即表示愿与石塘学校结为对子。专委会及时跟踪督促,使两校按照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相互交流,加强城乡学校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拟定了《结对帮扶方案》。方案以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学校长期学习交流的机制,以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少先队工作三个层面为主要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听课研讨,专题讲座,开办学术论坛,两校共建QQ群,学生结对子成长等,为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搭建展示教学艺术和方法的平台,促进两校管理层次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增强,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学校。整个活动计划三年为周期,在两校共同成立的领导小组领导下分三阶段实施,2015年总结评估合作成效。
结对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前面出现的场景就是两校结对子活动内容之一,继今年上学期举行的管理工作座谈会后,这次是教学工作交流,也是结对子的重头戏,通川区二小上示范课的两位老师在省、市、区的教学赛课活动中获得过一等奖,是名师工作室的副组长。课堂上两位老师富有童趣的表演,恰到好处的评价、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呈现出三个特点:营造氛围,令学生“心动”;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动”;培养兴趣,使学生行动。课后同学们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既新奇又满意,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认为在这种指导方式下学习很有兴趣。下午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万源市教研室、通川区二小、石塘学校以及周边四所中心校共80余名老师召开了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万源市教研室肖主任及四川名师潘小翠就这两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针对农村小学现在推行高效课堂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缺乏、方法指导不细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等情况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和交流。通川区二小几位骨干老师就“新课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经验进行了发言,参会的老师如获至宝,初步感知了如何“让动态生成高效课堂”。这次“送课下乡”活动,是两校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对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委员界别活动,凸显了界别委员在专委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延伸了专委会的工作领域。(褚小玲 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