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达川区总支加强“四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3年12月10日 文章点击数:4881
民建达川区总支加强“四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民建达川区总支部成立13年来,在民建达州市委和中共达川区委的领导下,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充分发挥民建组织群体优势,着力加强“四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努力夯实多党合作基础。
十三年来,总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中,积极参加民建省委以及市、区统战部的知识竞赛,并分别荣获二等奖。总支每年选派2至3名骨干会员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各种学习;每年组织全体会员到外地开展暑期红色考察学习。民建达川区总支部的工作得到了民建达州市委和中共达川区委的充分肯定,先后两次被民建四川省委评为“民建四川省委先进基层组织”。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服务达川科学发展大局。
民建达川区总支部成立时有会员31名,13年来吸收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热爱民建事业的同志入会,目前总支已有会员69名,会员平均年龄44岁,主要分布在经济、农业、教育、卫生各界。现有市人大代表2名、市政协委员9名、区人大代表4名(其中常委1名)、区政协委员19名(其中常委4名)、区职能部门特邀监察员2名、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4人。
13年来,在省、市、区两会期间,民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交议案、提案183件。其中6件被省、市、区人大、政协评为优秀议案和提案,13件被列为重要议案和提案。总支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议》等,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得到认真办理。在市、区各界人士的座谈会、情况通报会上提出建议59条。其中《达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加大乡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等建言,被区政府采纳,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反映社情民意是民建达川区总支部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13年来,组织会员28次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受灾区等地调研,倾情听取他们的呼声,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形成了60余条社情民意,其中“达县菜民盼望得到土地补助”的民意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进行重点督办,形成调研文章3篇,为区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和参考材料。
三是加强形象建设,不断扩大民建组织影响力。
民建达川区总支部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活跃履职方式,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展示了民建的形象,扩大了民建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13年来,累计开展13次“四下乡”活动,组织科技培训20余次,参培农民1.5万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万余份,物资折合现金3万余元,义务诊病3000余人,法律援助20余人,文艺汇演6场。多次带领科技人员深入福善镇开展科技培训,实行智力扶贫,发放200多本农业科普书和2万份宣传资料,赠送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帮助福善镇王家村两名特困户脱贫致了富。2012年区总支又与达川区花红乡签订了为期5年的定点帮扶合作协议书,我们精心组织并邀请了达川区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7个部门的专家学者、部分企业家、花红乡同乡联谊会成员共30余人到花红乡开展现场调研,协助制定了《花红乡经济社会发展5年规划》;牵线四川岭地农业有限公司与该乡订单发展紫薯生产,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致富渠道;会员企业家积极捐款2.7万元设立了“民建·乡镇合作基金”,对帮扶工作献出了他们的爱心。以上活动先后邀请了达州市政协、民建达州市委、达川区人大、政协、区委统战部等领导现场指导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达县新闻》栏目三次专题报道了“民建·花红合作”的帮扶活动。
饮水思源,回馈社会。13年来,区总支共资助优秀贫困学生50余名,为30名贫困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书屋”,捐赠电脑2台、图书128套、现金2000元,并赠送书包、文具等物品;慰问贫困村民22户,资助现金5300元,赠送化肥6000公斤,饲料1000公斤,棉被14床;帮助500余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达川区“9.3”、“7.8”特大洪灾发生后,民建达川区总支随区政府和区委统战部的领导多次前往民建省委汇报灾情,民建省委积极呼吁全省民建会员和会员企业家支援达川受灾群众,两次特大洪灾共筹得捐款35万元,捐物折款52.7万元,合计87.7万元,有效的支援了达川受灾群众。2006年达川区福善镇、2007年达川区青宁乡、2010年达川区江陵镇发生地质灾害和洪灾后,民建达川区总支组织会员捐款1.2万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甘肃玉树大地震以及2013年四川芦山“4.20”大地震发生后,组织会员共捐款8万余元。当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民建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抗洪救灾工作,出钱出力,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不愧是我们民建达川区总支的骄傲。
四是加强效能建设,不断增加民建的生机与活力。
民建达川区总支以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认真抓好支部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工作。总支委员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题调研,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反映一篇有分量的社情民意,发展一名高素质的会员。总支委员做到了学习在先、参政在先、创新在先。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不断强化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密切联系了广大会员,有效提高了本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胡庭权 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