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正文

新 春 札记——2014年新春回乡见闻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2月27日 文章点击数:14320

 

新 春 札记

——2014年新春回乡见闻

杨仁明

 

随着新年春节的到来,无数外出挣钱的父老乡亲,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归来。

他们,或挤火车,或乘飞机,或坐长途客车,或驾驶摩托车、轿车。拎着大包小包,穿着姹紫嫣红,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自信的灿烂笑容,那是一组丰收之后的典型画面。

他们,或偕妻,或携子,或扶老,或与兄弟、姐妹一起,或成群结队,或千里单骑。家和家乡,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结,不论路有多远,车有多挤,不论天有多冷,包有多沉,都挡不住一颗归来团聚的心。

农历腊月二十八,离大年三十只隔一天,我也与父母一起,驾车回了一趟乡下。所见所闻,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奇与震撼。

 

之一:乡村路上的车流

 

我的车驶进故乡的土地,就看见公路上悬挂着镇党委、镇政府欢迎的横幅:欢迎游子回家,祝您一路平安;你是家乡的骄傲,家乡是你的牵挂;家人等你团聚,祝你春节快乐......

     这是人文精神的展示,也是故乡温情的呼唤。一瞬间,一种触摸心灵的温暖便弥漫我的整个身体。

    平时宁静的山村场镇,贸然之间,车如流水。车牌照上显示的有:川、渝、陕、浙、闽、粤、苏、冀、新、湘、赣、鲁、豫、藏、云、蒙、辽等等,似乎包含了全国各个省、市、区。

    一个小镇的街道,各种不同的轿车,琳琅满目,有奔驰、宝马、路虎、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名牌轿车,而丰田、本田、大众、现代、长城、奇瑞、比亚迪等系列轿车,更是比比皆是,触目可及。

   最与往年不同的是,山村场镇堵车现象似乎不亚于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城市。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曾经祖祖辈辈在山道上蚁行的我的父老乡亲,曾几何时,坐上一次简易的、只有木板硬座的大班车和修一条泥土公路、买一辆自行车或小货车都是奢望,而今,他们能在水泥村道上驾驶自家的小轿车,开到家门口。

   这既是我和我的前辈们不曾预料的、来得如此之快的一场改变,也是我的乡亲们真真实实的现实状态和生活场景。

    完成这种改变,乡亲们仅用了三十年。三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可以忽略。然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对生活在大巴山这片热土地上的乡亲们来说,真就是改天换地的三十年,就是日新月异的三十年!

现实不需要感慨,而改变与发展却需要讴歌。

    父老乡亲能有这样的生活,同样作为游子的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充满了一种说不出口、永存于心的感激: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一种让所有人民受益的壮美传奇!

    我与几位基层乡镇干部促膝交流,问他们对山村场镇堵车现象有何感想。

    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值得肯定,也值得骄傲的事情。乡亲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小车,自己驾驶着从远方归来,多自豪啊!

    他们中有人认为:应当完善县、乡、村各级公路道路网,方便车辆流通;应当加紧规划场镇停车点,建设停车场地;应当逐步建立场镇交通专职管理员或派交警,确保交通秩序.....

    也有人认为:是否对车辆进行限购,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随着车辆的急剧增加,乡村交通事故防范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基层政府和干部防止安全事故的压力增大......

    其实,他们的自豪和担心都是对的,无可厚非。但是,我是不赞成对山区群众进行购车限制的。因为,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的确是非常艰辛的。过去,全靠自己双腿来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全靠自己的双肩来负重,风里来雨里去,辛酸与汗水,在乡亲们的心灵里,是难以抹去的记忆。而今,父老乡亲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正在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状态、生活的质量,他们有权利来分享整个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堵车现象折射出来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给父老乡亲创造更好的、更顺畅便捷的交通通行条件。

    只要老百姓有正当的需要,政府就应当尽力给予满足。这就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责任。

 我真希望,乡村路上的车流,不断延长,逶迤天际。

让我们美丽的山村更多一些现代气息。

让我们的父老乡亲更多一些自信与满足。

 

之二:悄然改变的年货

 

    备办年货,是每一个中国家庭迎接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家务。在我的记忆中,不同的年代就有不同的年味。

    我儿少时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家庭和乡亲们一样,都很贫穷。过年时,境况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小孩子过年能够穿上一套新衣服,一双新布鞋。布料很单一,基本都是白色棉布,经过自家浸染成浅蓝,洗几次后,颜色就褪去一半。布鞋主要依靠裁剪衣服后的零碎布片,里面包裹竹笋脱落的干壳,由母亲自搓自制的麻纯线并一针一线纳底和穿帮。那鞋,穿在脚上,走起路来十分轻便和耐磨。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吃饱一顿团年饭——因为,那个年月粮食紧缺,所有乡下人生活都困难。很多家庭都怕过年,都似乎过不起年。因此,我认为这就是“过年如过难关”的“年关”一说的真正内涵。我七、八岁时,就多次看到特困乡亲在大年三十或之前到我家来借米、借钱的。一般来说,前来借米、借油或钱的乡亲,我父母最多就是借一、两斤米,钱是难以借到的,附加一顿红薯或土豆多而米很少的杂粮饭。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有了质的飞越,粮食问题、肉食问题、衣着问题基本得到较好解决,过年的氛围就大不一样了。新年来临之前,乡亲们家家户户都要充分准备。如:请裁缝师到家里做新衣;清洗好被褥以备家人和客人需要;家里要有石磨来推豆腐、汤圆粉;要准备很多干柴或木炭;要杀过年猪吃刨烫肉;要用芝麻、核桃仁、红糖等做汤圆芯子;要用红苕或玉米、玉米秆等熬制红糖(又称为麻糖);要请师傅到家里来制作爆米花;要完成瓦房的翻盖、扫尘;要组织大人、小孩一起清扫房前屋后;家家户户要张贴迎新对联;准备祭祀祖先的物品,等等。这一切,都必须在大年三十中午团圆饭之前完成,而后就是丰盛无比、醇香无限的团年饭。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父老乡亲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过年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开来,年货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衣服是买成品而不是请裁缝来做;皮鞋、胶鞋、运动鞋等工业制造鞋逐步代替了布鞋;大年三十晚上零时开始燃放的是鞭炮和烟花而不是乡下用干竹子做的爆竹,还要看谁家燃放时间长;买糖、瓜子和一些水果、甘蔗;买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买几幅扑克牌、川牌或麻将,等等年货,既为了方便自家,也为了招待客人。而更多的乡亲,是建设房屋,逐步将以前的简易木房改建成砖木结构房,都希望新年搬新家。

    我归来。总想把一种远去的记忆找回,总想让记忆中的乡村寸寸还原。那羊肠小道,小桥流水,那历经风雨、迎来送往的青石板路,那潺潺湲湲、昼夜不停的乡间溪流,那在阳光下晾晒于家门家户门前的白白汤圆粉,还有那每家门楣醒目的春联。

  而今,古朴的村庄,新楼林立在公路边,青瓦红砖。

我喜欢窜门,去关心乡亲们的年货准备咋样,便挨门挨户去和乡亲们打招呼。遇上长辈要问安,顺便送点小礼品。给我映像最深的是,乡亲们说:现在过年,也不需要特别的准备。

我问为什么?乡亲们的回答几乎很一致:现在的年货,很简单:腊肉不时兴了,少备一点,蔬菜在田间种得满满的,鸡鸭自家有,更多的是要多买一些苹果、梨子、脐橙、柚子、香蕉、桔子等水果,其它的糖、烟、酒等已经不是必须的了。以前人们热衷的过年放烟花、爆竹,这两年,也只是象征性的了。

   在乡下,我几乎没有看到推豆腐的石磨,晾晒在房前院坝里的汤圆粉,家家户户门口也没有当年那样堆积的干柴,牛羊也很少了。田野里,有一片片绿油油的油菜,很茁壮。还有,长得非常茂盛的蔬菜。我仔细一看,有莴笋、大白菜、羊角菜、菠菜、豌豆苗、香菜、蒜苗、大白罗卜等等。

当我在乡亲们家门口稍微寒暄一下,他们都会热情地拿出水果,让我品尝。

一切都似乎在改变,悄悄然。

    在和乡亲们的交谈中,我感受最深切的是,乡亲们认为:现在,过年和不过年都是同样的生活,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和隆重的等待。只是他们都希望外出的亲人都整齐回来,全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就是过年。

    是啊!生活已经富足,物资不再贫乏,环境已经很好——新房新家。只要在大年三十的时刻一家人围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一顿团圆饭,就是幸福。

    这是一种心灵的依附,一种情感的牵挂,一种平静生活的心态。家人平安回来,心里就充满了踏实,情感就得到了慰藉,生活就是满足与美好。

   其实,我理解,而今乡亲们的年货,最真切的就是亲人的归来——不论千里万里,不论万水千山,血脉亲情才是过年的必需品,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

 

之三:洋溢绿色的礼品

回到乡下,遇见亲人和乡亲,我总是主动和他们交谈。乡亲们主要关心我在外面的工作情况——在他们心里,我永远都是这个村庄里值得他们骄傲的一员,即使我的户口已经迁移了近30年,人离开这里近30年。

乡亲们总是向我讲述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发生在村里的事情,如:某某老人去世了,某某家又建了新房,某某家的姑娘或儿子已经成家了,村里某某今年在外面发了一笔大财,某某乡亲在外面出了什么大事情......

这些,也许是乡亲们给我的一种礼物,不论振奋还是悲伤,乡亲们都会一五一十地向我诉说。

当我告别时,亲戚、乡亲们都会祝福我新年快乐。特别是他们都会从自家的菜园里弄些上好蔬菜,放进我的车厢里,反复说:这是绿色的,没有污染,对身体有好处。还说:城里条件好,你们什么也不缺。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乡下人自己种的这些萝卜、白菜,城里人也许还稀罕一些,也用得着、吃得下,很放心。

我不知道乡亲们心里对绿色”“污染的含义是否清楚,但他们对我的关心是十分的真挚和诚恳。能够吃到故乡田野里生长的蔬菜——那是乡亲们亲手种植的,的确是我的福分。

这份礼品,纯洁而鲜活,绿色而素净。

它让我的心灵充满感动,充满温暖,充满一种永远萦绕于心的厚重,汇聚成无法摆脱的乡情。

魂牵梦绕的故乡,总是以这样朴素而宽厚的胸怀,让我们这些常年远离它的游子,深情地感受到它的博大和温暖。

乡情,是一份无法替代的礼品,永远盛放在我们的心灵,有袅袅炊烟的柔美,有云遮雾绕的朦胧,有春花秋月的鲜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弥久愈香。

 

之四:乡亲眼中的时局

 

难得与相亲们相聚,亲切的交谈更是别离重逢的盛宴。

乡亲们最关心的,还是时局。

我问他们:感觉现在的时局怎样?怎么看中央的现行政策?习近平做得好吗?对未来生活是否充满信心?

乡亲们感叹最多的是:中央的反腐败扳倒了一些大贪官;中央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更是反对公款吃喝,做得很好;中央要求走群路线,非常贴近群众心声,非常欢迎;担心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实不了,特别担心被基层干部歪曲利用。

乡亲们特别担心我在外面的工作。我从小努力读书,父母亲人和乡亲们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政府的官员,他们不知道公务员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我在外面做了官。于是,他们都告诫我:一定要小心,犯了错误划不来,自己遭罪不说,还要连累家里人和亲戚,乡亲们也脸上无光。他们还给我举例子,把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违法犯罪的案例拿来,让我一定要管束号自己,好好珍惜。而且,他们希望每年都看见我一家人经常回故乡。

是啊,乡亲们的嘱托,是我人生永远的动力!如果我自己不管好自己,做错了事情,违反了法纪,不但要自己遭罪,还要连累家人,还要抹黑乡亲。乡亲们的殷殷期盼,我没有资格去亵渎,去贬损,去玷污!

在交流中,我告诉乡亲们:现在的时局很好。我愿意用半天或两、三个钟头,去给乡亲们讲我所理解的时局。

第一,中央反腐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第二,中央提出走群众路线,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第三,社会资源的公平利用,国家要对所有不动产进行清理,凡是多占用社会资源的人,就要按照规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社会走向公平的基础。第四,中央提出“想发财,就不能做公务员”,政风正在好转。现在,逢年过节,下级不能向上级送礼,人与人之间,变得纯粹了。第五,中央的惠民便民措施正在发挥综合性作用,鼓励农业生产的力度更大,投入更多。农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保障更充分。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正在完善。市政府已经指定政策,凡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要给予补助,标准已经出来了。这些事情,都值得高兴。

乡亲们关心我们政府机关不吃团年饭,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告诉他们:中央这个政策非常好。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自己的工资都靠纳税人交税来保证,为什么还要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单位团年?谁去给纳税人团年?所以,不准单位团年,是大好事!

听了我的讲述,乡亲们都感叹:现在的政策真好啊,希望长期坚持下去!

 

之五:愈合候鸟的伤痛

 

我与外出归来的乡亲们交流,他们非常感叹:内地,特别是大巴山区,与沿海地区、成渝地区相比,发展的差距确实太大。他们每个人,都不想离家。如果我们这里有很好的经济发展,相信他们也不会抛家别子外出,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时多么幸福啊!

外出务工的乡亲,就像自然中候鸟,似乎必须远行。

乡亲们成群结队外出务工,挣钱养家,是实实在在的时代候鸟,怀着梦想,去追逐美好生活。每年新春一过,无数乡亲便留下老人和子女,惜别家乡,踏上寻梦旅途,开始新一年的拼搏和奋斗。

我在电视上看到,大自然中的候鸟,在迁徙中,屡屡遭受不法分子的猎杀,让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梦断旅途。

我的一位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儿时伙伴,也是我小时候的乡下邻居。他的父母生育有四男二女,比较困难。后来,各自成家后,都外出务工。而我的这位儿时伙伴,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结婚又带了2个小孩,小儿子没有成家。他带着一家人(包括妻子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和他的兄弟、妹妹几家人,在杭州某建筑工地务工。2011年,他的大儿子因海中游泳被溺死,留下儿媳和两个孙子。小儿子为了照顾两个侄子,便主动娶了嫂子,又生了一个孩子。维持了家庭的稳定和和谐。然而,201310月,因为工程上的一些事情,我儿时这个伙伴和他的儿子与一位工友(也是大巴山出去的)发生冲突,导致群殴,结果将其工友重伤,不治身亡。而今,他们父子俩均因过时致人死亡而被逮捕关押。目前,该案件还没有审理,还不知道将有怎样的结果。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充满一种揪心的疼痛。也许,它的整个家庭已经面临灭顶之灾。这样的后果,多么的不幸和悲惨。

我时常担心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我的兄弟姐妹和乡亲们。他们抛家别子去往异地,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挣钱,务必要遵守国家法纪,务必要有能忍则安、息事宁人、与人为善、搭伙求财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和莽撞行事,在追寻梦的旅途上,能够躲过灾难和不幸,来去顺畅,出入平安。

我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思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亲们的候鸟生涯?如何才能让乡亲们在自己成长的地方真正安居乐业?如何才能让乡亲们时时告诫自己必须理智冷静处理事情?如何让他们的人生、家庭不再重复无法挽回的悲剧?

问题很多,而从根本上来讲,最主要的是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要经济发展好了,人民的生活更富足安康了,候鸟时代才会慢慢过去——也许,这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四代或五、六代人的艰苦努力!同时,我们地方各级政府和村民组织,应当不断加强对农民工的素质培训和道德教育,让所有外出务工的乡亲们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处世技能。

也许,这是个梦想,是个需要精心编制和努力实现的梦想。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梦想永远在,我们奋斗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止!(作者系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