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达州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3月12日 文章点击数:9966
关于建设达州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议
提案者:达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提案内容:
近三年来,我市加强公交服务体系建设,在无人售票、自动报站、车辆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公交服务范围、运营管理体制、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等许多重要环节上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1、缺乏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科学规划。公交优先,前提是优先规划。科学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用地需求。长期以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均没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公交站点、停车场、公交车保养场、尤其是港湾式停靠站的规划和土地预留等,停留在口头上。二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规划设计要科学,要具有可操作性。规划建设者,特别是规划设计单位,要对对达州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领会规范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达州城市的道路公共交通规划,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达州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规划的缺乏,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共交通线路网稀疏极不合理,公交线路覆盖面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例如:经开区、杨柳商贸园区、西外新区的许多地方,城市已经建成,已有大量市民和商家入驻,城市公交却不能及时全覆盖.
(2)对居民出行的流量流向等交通流特性研究不足,例如:交运管理部门对现有运行线路的“工作日付费乘客数、工作日乘客总数”等基础数据从未进行过统计;
(3)站点布置与城市用地性质、建筑容量不匹配,例如:在老城改造中从未考虑公交站点布置;
(4)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政策没有体现,例如:至今没有一条公交专用通道,公交车多拉快跑的优势不能发挥,高峰期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十分突出。
2、公交优先通行政策未落实。 一是没有公交车辆专用道。主要原因:
(1)缺乏设置城市公交专用道的意识和规划,至今达州没有规划一条城市公交专用道;
(2)达州老城区城市道路实在太紧张,设置难度很大。二是配套政策跟不上。在国家层面,公交补贴和公交优先通行的两个“优先政策”实行的同时,又出台了鼓励私人购买汽车的一系列政策,使我市的汽车拥有量短时间内飙升至近16万辆,而城市道路却几乎没有增加,另外,无限制车辆使用的政策也是造成私家车而与公共交通抢地盘(道路)、争资源的原因(例如:因交通管制而实行的单双号限行期间,公交运行就十分通畅)。三是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虽然国家出台了财政补贴优先政策,但达州因历史及现实支付困难等原因使财政补贴不能到位(今年起有所改善),造成线路投入车辆少、司乘人员极不稳定等现象。四是没有优化公共交通管理和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现有公交客运企业4家,其中,市公汽公司、鸿运集团公司为国有企业,达县鸿通公司和龙兴公司为民营企业。市政府不能统一管辖城市公交公司。私营公司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使城市公交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的目标难以彻底实现。
3、公共交通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一是运行车辆差。 因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落后、公交优先的财政补贴政策没有落地生根,我市的公交运行车辆平均使用年限仅为72个月,而公交发达地区的公交运行车辆平均使用年限均在120个月。二是运行车辆少。市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2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因此,现阶段必然会出现因运行车辆少而排队在烈日或寒风中翘首远望公交车、“有钱去坐出租车”、“有钱自己开车”的现象十分突出,高峰期尤其明显,导致达州交通拥堵成为工作日的一大景观。三是停靠站设施简陋。公交线路沿线站台的设施简陋(有的只有一块站牌),既不能挡风,也不能避雨,站台地面坑凹不平,雨天车辆进站时,污水四溅,若车辆靠不了边,乘客还要淌水上下车。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公交的服务水平的硬件不高主要体现在车辆发车频率太小、极不准点以及车内环境既脏又差。在服务的软件方面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上。
2013年9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城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2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准点率达到90%。到2017年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2标台,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5公里/小时,准点率达到95%。”的发展目标。为加快我市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造达城宜居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建议:
1、规划优先。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 确定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 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用地需求, 并将其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法定规划之中。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城市道路建设, 以超前的思路、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 调整、完善、优化公交优先的道路网。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既有区与区之间的连接线路,也要有区域内的循坏线路,公交线路覆盖面跟上城市发展步伐。改善公交场站的服务条件,合理确定公交场站规模。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
2、建设优先。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是落实公交优先的基本条件。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城市公交场站,特别是公交始末站和换乘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线路覆盖面广,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既有区与区之间的连接线路,也要有区域内的循坏线路。高度重视打通“微循坏”,即对老城区、南城区存在的“断头路”、“丁字路”实施畅通工程改造,关键时候能起到分流、保畅作用。公交线路覆盖面跟上城市发展步伐,按照有利于优化公交网布局、有利于场站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场站功能与人性化服务相一致和场站风格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 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3、政策优先。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 对公交车辆和基础设施、装备的配置与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给予公交企业优惠政策, 并可协调利用其他的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下大力气整合现有公交企业,优化公共交通管理和组织,设立由市政府统一管辖的具有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公交管理公司。这家公司可以公私合营,但公司总经理应由市政府任命。具体运营可由私人公司来完成。政府给私人公司提供方便,如私人公司向银行贷款可由财政贴息等。票制系统则由城市公交管理公司负责,专门设一套票制体系,采用市政府控制运营里程,私人公司完成运营里程,由城市公交管理公发售车票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使私人公司能有10%的利润,以保证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的良性发展。公交月票取消, 实行刷卡打折优惠, 学生打折更多,给予二小时内换乘乘客免费的优惠,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乘车高峰期开行直达专线; 财政每年要有一定的投入。对于大型企业拥有的通勤车,也可以纳入公共交通体系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乘车需要。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监管、经营权的特许等措施系统地进行体制创新, 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 完善支持政策, 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 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4、理念优先。公共交通是一个“公共的品牌”,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到伦敦就会想到它与众不同的双层巴士, 提到苏黎世就会想到它鲜明的蓝色优质电车和巴士。要营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的竞争力, 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指引下, 进一步转变观念, 拓宽服务领域, 创优服务方式, 丰富服务内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树立品牌意识, 赢得市场。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 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