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3月20日 文章点击数:5777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市政协委员 唐定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市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方面,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存在社会消极因素。网络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仍然存在;“黑网吧”屡禁不止;网吧、歌舞厅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仍很普遍;一些文化产品存在低俗媚俗倾向;学校周边环境秩序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二是重智轻德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绝大部分学校没有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素质教育还未得到认真实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没有很好形成和展示。
三是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一些家长在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失教失管失范现象较普遍,加之受社会不良影响,导致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财产型、暴力型犯罪突出,结伙作案增多,作案智能化,成人化。同时,青少年犯罪“小、低、差”现象明显,即年龄小,14-16岁犯罪约占25%;文化低,小学、初中约占82.4%;在校成绩差,约占62.7%。
四是缺乏管用的体制机制。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五是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达州是留守儿童大市,留守儿童双休日、节假日缺乏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内容,也缺少娱乐、文化活动场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更缺少关注缺乏疏导。
为此,特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识,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有关重大问题,部署相关重要工作。对有关工作适时进行跟踪督查,问效问责。教育、文广等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创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各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曝光典型违规违法案件,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网络管理。严厉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活动,及时清除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有害信息和相关网站。对传播低俗媚俗的相关网站,要作出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完善网络管理技术手段,有效遏制通过搜索引擎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等违法有害信息。
三是加强网吧专项治理。实行网吧严格审批制度,控制网吧总量,防止在校园周边过多开设网吧,严禁在中小学周围200米以内开办,对距学校200米内的网吧实行迁移,着力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对违法情节严重的“黑网吧”业主,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查处不力的,要追究主管部门及主要领导的责任。落实网吧社会监督制度,由关工委在“五老”和各学校的政教工作人员中招聘更多的网吧监督员,文化部门发聘书。政府部门要为网吧监督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经费支持。
四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600米以内设立彩票专营场所,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堂清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严厉处罚学校周边店铺向学生兜售香烟,收留学生赌博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恶劣行为。
五是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认真组织实施“阵地建设工程”,加大投入,建设好市及各县(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完善乡镇青少年活动场所,尽快结束青少年缺乏活动场所的现状。
六是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开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对纳入帮教的青少年,要建立帮教档案,落实帮教力量,帮教措施和帮教目标,大力宣传表彰帮教工作先进典型。
七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法律、道德的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妇联、团委等部门、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离异单亲未成年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让他们在浓厚的关爱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