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兴:深度挖掘历史文化 打造达州文旅产业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3月20日 文章点击数:5480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 打造达州文旅产业
市政协常委 丁长兴
达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巴人故里,巴渠文化、红色文化、川东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文旅靓市”发展路径,明确提出把达州打造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基地、市图书馆、巴人文化广场、巴山书画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活动,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达到30亿元、7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5%和22%左右。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我市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还做得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要打造文旅新名片,充分发挥文旅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达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必须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市场化方向,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建设、专业化管理经营。
一要提升规划水平。科学的规划是打造文旅产业的前提。要按照“文旅靓市”的发展路径和“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总体目标,把文旅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进一步修编完善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体系。在规划中既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还要明确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设时序。要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在规划不成熟时,不能急着开发,要先保护起来,等规划好了再开发。要特别注重谋求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一流设计单位的合作,特别注重研究达州实际,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规划既高标准、高水平,又契合达州实情。
二要创新发展理念。先进的理念是打造达州文旅产业的法宝。光有好的资源,没有好的创意,难以形成产业基础。甘肃省通渭县的例子很有借鉴意义:该县利用其浓厚的书法传统,着力打造全国书画产品交易中心、书画产业信息发布中心、书画名家写生交流中心,被成功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书画作品年交易额过亿元。就达州而言,我们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达州文旅资源,着力创建特色品牌,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市场化运作是打造达州文旅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市文旅产业普遍存在品种少、档次低等问题。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推,在出台实用性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学会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旅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文旅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文旅资源,把市场运作交给企业,大力扶持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引导和保护好民间资本投资文旅产业的积极性,促进文旅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旅产业群,使文旅企业有发展、有市场、有所得。
四要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打造达州文旅产业的基础。达州文化厚重,但很多只闻其名不见其物;旅游资源美不胜收,很大多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要坚持吃、住、行、游、购、娱、养、疗、健于一体,大力加强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开发档次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水平,真正把达州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做成精品。
五要发挥宣传效应。到位的宣传是打造达州文旅产业的敲门砖。当今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资源、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全方位、立体化的包装和宣传,就难以走向市场,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打造达州特色文旅产业,必须把宣传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充分借助汽车、飞机、火车等平台,利用短信、微信等多种新型传媒工具,全方位宣传推介达州的厚重文化、奇山秀水、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认识达州、了解达州,产生到达州来游山玩水、娱乐消费和投资创业的想法和冲动。这样,我们的文旅产业才可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路子、迈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六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文旅产业是一个投入高、见效慢的产业。要打造高水平、有特色、引人入胜、流芳百世的文旅胜景,绝非一早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摒弃“一届领导一张图”的错误做法,树立“政绩不必在我届”的政绩观,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发展气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真正把心思花在项目策划、包装、争取和建设管理上,花在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要素制约上,花在正风肃气、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上,这样才能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才能把达州特色文旅产业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