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文

蒋文书: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四个“始终”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4月21日 文章点击数:9090

 

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四个“始终”

 

办公室副主任  蒋文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前就充分认识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依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物资极其匮乏、敌我实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打败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两大实力强劲的敌人,取得了执政权,人民群众也从此翻身得解放。从以上经验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从群众中来的执政党,为了实现群众利益,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局势,我们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路线必须毫不动摇的走下去,而且要越走越好。

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学习康主席在市政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就“群众路线怎么走”这一命题,谈谈我的四点感悟和体会。

第一,走好群众路线,必须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65年前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淮海战役,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创造了以60万人民军队战胜了国民党军80万的奇迹。淮海决战,波澜壮阔,数以千万平民百姓坚定站在60万人民解放军的身后,他们推着装满物资的独轮车,风餐露宿,行进在冰雪泥泞的田埂上;他们用坚实的身板,背驮肩扛,将一袋袋粮食运往硝烟弥漫的前线;他们出生入死,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守护着战士们的冷暖安危。他们奋不顾身,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他们共有一个光荣的名字——“支前民工”。这支由广大群众组成的、规模空前的支前民工队伍,与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紧紧站在一起,形成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伟大力量。历史告诉我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力量的空前展示,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集中体现。陈毅元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几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群众,就必然一事无成,就必然失败!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要永远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和人民是血和肉的关系,人民离不开党,党也离不开人民;正因为有了党和人民的团结一致,我们国家才会如此的富裕强大,才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永远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定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做一个党信任、人民拥护的人。

第二,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主人。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应该骂他们。”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除了人民利益,我们别无私利;我们手中哪怕有一点点微小的权力,都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党员干部要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强化公仆意识,做到廉洁从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宗旨意识,甘愿为人民群众的事业尽职尽责、忠心耿耿,甘愿为人民群众的福祉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始终坚持摆正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坚持万事民为先,自觉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根植于脑海中,好事、有利的事优先给予群众,难事、苦事党员干部首先担当;常怀敬畏之心,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负重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串百家门、问百家情、解百家愁、暖百家心,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始终不忘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善待人民群众。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就在于他把群众当父母、把群众当亲人,就在于他对群众怀着真情。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只要我们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干事就有无穷的力量。真情对待群众是开启党员干部心灵的“金钥匙”,你敬群众“一尺”,群众就回敬你“一丈”。把群众视为亲人,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只有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女”,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向人民群众学习,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第一任务,坚持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摆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上日程,把“爱民、亲民、为民”的要求铭刻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第四,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始终牢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搞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始终以民心所向定标,不断进行校正。整改什么、怎么整改,要让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整改落实的成效由群众评判,群众满意的才能“销号”,真正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证。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挡不住的风情,禁不住的诱惑,身处于此,时刻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犯错误,甚至走上不归之路。面对现实,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这就要求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又要接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学会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推行办事公开,让群众便于监督。要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对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创造条件。其次,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让群众敢于监督。如果领导干部对监督者“横眉冷对”甚至 “穿小鞋”,群众只会敬而远之。只有闻过则喜,群众才会知无不言。第三,要知错就改,让群众乐于监督。只有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把群众指出的缺点改正了,才能取信于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积极性。

让广大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关键是创建一个有利于监督自己的环境。试想,如果一个领导成天生活在一个溜须拍马的环境里,用不了多久,就会听不到群众的真言、善言。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就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心里话,哪怕是尖锐刺耳之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就一定能保持清醒头脑,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