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伟:群众就在身边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4月21日 文章点击数:8671
群众就在身边
—对机关领导干部群众观的一点看法
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丁小伟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总书记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在我们机关的动员会上,康莲英主席也阐明了一个观点,“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让领导的正确决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为,我分管的这块工作在这方面确实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按顺序派车、节假日车辆入库、车辆鉴定维修、物品采购申报、定期财务分析,等等,虽然都是在认真组织实施,大家也是在严格遵守。但客观地讲,这些决策,这些规定和要求,确实还没有完全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极个别同志甚至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细致分析查找原因,我站在分管领导守土有责的角度,谈谈如何与分管科室的同志沟通交流,而达到让“正确决策”真正化为“自觉行动”的最佳效果。
分管科室的同志、单位的其他同事是离我们最近的群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与本单位同事在一起都不和谐、都不融洽,而去谈增进与广大基层群众的感情,我认为是一句空话。如何依靠身边的群众,发动身边的群众,实现互信互爱、心手相牵、同心同行,作为领导干部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意识的加强。
一是够尊重。希望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说的就是一个尊重的问题。微软公司有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被原微软掌门比尔盖茨视为企业的核心文化。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应该尊重别人。一个人的自尊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抗衡。做到尊重别人并不难,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敬称、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张不散布流言蜚语的嘴巴”,就会给别人的心情带来阳光,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二是能宽容。人的性格、特长各有千秋,不能强求一致。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相互谅解、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完美,我们又怎能苛求他人完美无缺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最喜欢的是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宽厚,所以能够被别人所接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立身处世的根基。宽容谦和,不仅可以保持自己融入人群,也可以让自己在不自觉中聚焦人气,在不显山不露水中不断提升。
三是讲诚信。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交往中,是个人无形的“名片”,是人际交往的“信用卡”,是沟通感情的“信誉链”。当前,党政部门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冲击,正是一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言不由衷、不守信用造成的,值得我们深刻警醒和反思。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当信用成为安身立命的尺度以后,就可以改变成败,就可以改变命运。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立言立信,不忽悠人、不折腾人,恪守诚信、坚守承诺,这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四是会欣赏。“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是党政机关干部之间相互评价的一个误区。很多人只知道诉说自己的艰辛,只知道宣扬自己的成绩,对别人的辛苦与成功则避重就轻,无动于衷,甚至嗤之以鼻,大放厥词。卡耐基说过:“避免瞧不起人的方法,那就是发现对方的好处。”我们应抱着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人,无论同事、工作对象还是普通群众,多发现别人的个性优点和工作成效。欣赏他人也是一种美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给别人一句真诚的赞美,非但不会损害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真情与合作。
五是乐助人。每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古语说:“君子要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放低自己,托举他人,懂得谦让,成人之美,便能与同事们融为一体。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手中掌握的资源,谋利民之事,解群众之难,暖百姓之心。同时,成人之美也是成自己之美,“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或许也是在为自己铺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断地帮助别人,最后一定会发现,原来都是在帮助自己;对于一个单位来讲,同事间长期保持互相帮助,单位一定会收获事业的长足发展,每个个体一定会收获充分的自豪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