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把群众路线贯穿政协工作中之中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4月21日 文章点击数:8761
把群众路线贯穿政协工作中之中
研究室副主任 王 涛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政协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一切工作和活动之中。
一、要自觉增强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意识
开展群众工作是政协固有属性的体现,是政协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的要求,也是政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要增强团结民主意识。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重要形式。其是主题团结和民主,加强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也是本质要求。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将群众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向党委、政府反映,向有关部门呼吁,努力促进落实,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代表,也是政协工作主体。人民政协成立60多年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联系面不断拓宽,工作面不断扩大,包容性不断增强。以市政协为例,我们有30个界别、490余名委员,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并做好所代表界别的群众工作,积极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是推动党的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人民政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职责。
三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政协发展的历史,就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遇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服务履职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这给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和妥善协调各方矛盾和利益关系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解决这些新课题,需要发挥好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增进共识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深刻认识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政协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献计出力。
一是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委员来自社会各方面,代表群众利益而参政议政。从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是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增强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的第一要义。只有从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才能做到亲民、爱民、重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事,使政协参政议政做到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爱民之所爱,憎民之所憎。因此履职尽责要做到知民情、达民意、维民利。
二是为群众利益鼓与呼。带着对群众深厚感情参政议政,为群众利益鼓与呼,是政协工作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政协工作者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参政意见;还要注重把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点子好办法,加以汇聚提炼,提供给党政决策部门参考,从而更好地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三是助推民生问题解决。把为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作为政协委员履职一项重点,发挥政协委员处于群众之中、对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比较掌握的优势,引导广大委员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认真调研,积极献策。在对推进民生问题建言时,既要从群众切身利益考虑,又要从党委、政府完善机制体制的高度出发,使提出建议切实可行,以便党政决策参考。
三、要准确把握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路径
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掌握真实情况,使政协调研视察成果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切合实际的参考价值。
一要深入群众。要把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作为政协调研视察的首要环节,使调研视察成果成为党政掌握民意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调研视察课题既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又要贴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使调研视察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群众真正参与到政协的调研视察工作中来。
二要深入实际。要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突出调研视察的“细”和“实”,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找出症结,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办法。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通过政协委员“群众代言人”作用的发挥,使各界各方面意见建议能够及时传送到党政,便于群众反映热难点问题及时解决。
三要深入一线。掌握详尽真实一手材料,是政协调研视察质量的保证。在调研视察中收集到社会各界看法和意见,有的是现象性的,有的是局部方面的,有的甚至还很主观片面,因此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事情真实面貌,去伪存真,使群众意愿能够得到真实正确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