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文

罗 瑜:弘扬民本思想   为民履职尽责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4月21日 文章点击数:9383

 

弘扬民本思想   为民履职尽责

 

                 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罗 瑜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握群众路线的渊源内涵,从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寻找线索,探寻民本思想的精粹和真谛,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弘扬民本思想,让群众路线更加深入人心。

  一、在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吸取营养

  民本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忧民、亲民、爱民等。其主要思想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阐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传统的国家,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不少是对朝代兴亡的反思和总结,深刻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规律,昭示后人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丰富治国理政的策略,淡化官本位,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

  《战国策》里的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了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邹忌身材修长,英俊帅气,官至大臣,家产丰厚,有妻有妾,身处名门大户,是当时典型的高富帅,他对自己的优越长相自以为是,就是身边的妻妾客人也赞美他。但当他真正遇到城北的美男子徐公时,他才自愧不如,感觉到以前是别人用假话恭维他,他被蒙骗了。他才知道是因为他有大权,别人不敢损他或者想利用他,才说出言不由衷的话。由此,他联想到朝廷齐王更是听不到天下真实声音了,了解不到真实的民情了,那是多么危险的事啊!于是,他以此为契机,向齐王进谏。齐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下令全国广开言路,可以当面指责、上书批评、公开议论齐王本人,结果群众纷纷去提意见,门庭若市,但是不久,提意见的人就少了,别的国家也来朝见齐王。这则事情告诉我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因势利导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了,群众也就拥护你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可怕的是党内鸦雀无声。所以,反对官僚主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过秦论》《阿房宫赋》都是描写秦国从兴盛到衰亡的文章,从不同侧面总结了秦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盛到败的历史。《过秦论》详细叙述了九国曾以十倍于秦国的肥沃土地、天下众多的人才、非常珍贵的财宝,采取合从策略攻打秦国,但却输给了秦国,出现了“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的局面,乘此机会,秦始皇四面出击,制服天下,扩大疆土,增强势力,威振八方。为了巩固秦国的政权,实现万世皇帝的梦想,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肆意破坏制度,践踏民意,摧毁和谐文化,“以弱天下之民”,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但是结果出人意料,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出生于贫困人家当戍卒的陈胜,突然起义反抗,“天下云集响应”。秦朝传到秦二世只存在了十五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攻打天下的时候顺应民意,统治天下的时候违背民意,“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阿房宫赋》则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秦朝建立后,大肆挥霍民财,建造规模宏大的宫殿,讲究奢华排场,追求豪华生活,“秦爱纷奢”,大干伤民心的事情,“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文中总结到:“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概括起来,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充斥朝廷,“四风”问题摧毁了大秦帝国。

  二、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弘扬民本思想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古代民本思想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和影响着我们治国理政、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只有在贯彻群众路线中融入文化的成分,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有效。所以,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要重视发挥传统民本文化的作用,借鉴弘扬传统的民本思想,古为今用,得出有益的启示:老子讲求真理,做事遵循自然朴实,实事求是,至真为善,启发我们做群众工作要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民情,反映民意,顺应民心;孔子儒家讲求真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启发我们修身养性,用新时代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孟子讲求真爱,将心比心,爱心无疆,用真情实感去爱民,启发我们一切为群众着想,重视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史事例启发我们要高度重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狠刹“四风”,防患于未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强化四种意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于思想和行动中,切实增强大局意识、问题意识、担当意识和敬畏意识,以思想和行动自觉努力践行群众路线。

  第一,尽职履职,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大局是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任务。一是要认清发展大局。我们当前面临的大局就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就是我市“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实施、夯实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基础的新征程。在这项伟大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新有期待,这些,就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必须遵循的大局。二是要服务发展大局。服务大局就是要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市的发展战略上来,结合政协提案工作性质,科学谋划提案办理协商的发展思路,整合各方资源,将提案工作与全市政协事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为全市的发展大局和协商民主的推进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第二,解决“四风”,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意识”,深刻理解“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尤其应该敏锐的发现自己在群众路线上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四风问题。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找准群众最关心、最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和瓶颈问题,为科学决策打好基础。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商量讨论,集思广益,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研究制定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科学决策、为民决策。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者。衡量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化解了多少矛盾。发现问题不解决,再美好的愿望都只是空谈。如果只把解决问题挂在嘴上、留在纸上,不见诸于行动,必将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要在提案办理协商这一民主形式上创新思考,从扩大提案征集线索、引导委员科学选题、加强督办落实、强化调查研究、有序扩大群众在提案办理中的参与等方面加大力度,提案工作围绕多做造福群众的事,努力为群众干实事、求实效、谋实惠。

  第三,干事创业,强化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是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政治品格。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交织,矛盾凸显,问题迭出,特别需要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意识。敢于担当首先需要对工作充满激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要有对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敷衍塞责、马马虎虎,不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碰到问题不绕弯子,遇到困难不兜圈子,勇于负责,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主动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矛盾面前不胆怯怕事,不逃避躲闪,不当好好先生,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怕得罪“小圈子”“小团体”,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第四,履职尽责,强化敬畏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是要敬畏人民群众。权为民所赋,若不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权就有被收回去的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执政党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只有对人民群众心怀敬畏,办事用权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准则,才能获得支持拥护,才能站得牢立得住。敬畏群众,不是对群众避而不见、敬而远之,而恰恰需要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在群众堆里走,少在富人圈子游。二是要敬畏组织。党员干部首先是普通党员,必须严格恪守党的组织纪律,履行党员义务,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三是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百姓,推动事业发展,运用不好则会贻误事业甚至葬送自己。领导干部敬畏权力,就是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时刻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按法规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不独断、不专权,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主动设置监督、接受监督,时刻对自己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做到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