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走好群众路线 认真履职尽责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4月21日 文章点击数:8486
走好群众路线 认真履职尽责
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 陈晓红
按照市委总体部署和市政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近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讲话精神,对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交流三点学习体会。
一、带着深厚感情履职,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在当选总书记后,第一次与媒体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的,这就是群众的新期待,只要我们把关心的问题、工作的重点、努力的方向,放在群众的期盼上,落在群众的心坎上,我们的群众路线才能越走越宽。人民政协与各界群众有着天然联系,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个界别,体现了先进性、进步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在新形势下如何走进人民群众、为民履职,是每位政协委员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成果上惠及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第二,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通过不断地改进学风、会风、文风,使政协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更加务实,为顺利做好履职为民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三,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以理服人,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包容体谅;始终情牵民生、心系百姓,全面反映民思、民盼、民忧,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多办群众真心高兴的事。我们既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要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把服务人民群众切实贯穿到履职尽责的各个方面。
二、强化民意表达功能,丰富协商民主实践。
执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把人民政协作为特殊的民意渠道,倾听来自人民政协的各种声音。政协一头连着党政机关直至党政高层,一头连着基层平民百姓,既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从其他渠道不易得到的信息来源,也为广大群众了解党委、政府工作提供了独特视角;可把一些由于体制、渠道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等诸多因素,滞留于下层、散失于民间的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和鲜活情况,通过政协的“直通车”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给党政机关和决策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及时掌握社会基本情况和基层群众诉求,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以夯实党和政府决策的民意基础,尽量减少和避免因决策失误而有损群众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做好群众教育引导、解疑释惑的工作,使上情下达,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真正达到利民惠民、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政协委员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关注网络舆情,参与网络讨论,发表正确意见,引导社会舆论,努力开创信息时代人民政协群众工作的新领域。
三、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拓宽服务群众渠道。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体性矛盾日益突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增强,利益协调和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党和政府传统的基层工作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政协协商民主以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兼顾为主要特点,以达成共识为原则,对于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疏导社会矛盾,形成合理、协调、均衡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协商广泛的优势,努力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方面,发挥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和渠道优势,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体制改革、食品药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努力探索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助推达州率先实现次级突破、推进中国梦四川篇章达州行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