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讲话 当前位置:首页>>主席讲话>>正文

在市政协三届十六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7月28日 文章点击数:24960

 

在市政协三届十六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康莲英

2014年7月25日

 

同志们:

市政协三届十六次常委会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主题开展专题协商、建言献策,大家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概括起来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理念是引领,特色优势产业是支撑,深化体制改革是动力,社会管理创新是保障,维护群众利益是根本。会后,请办公室综合汇总整理后,向市委专题报告。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必然的历史进程。去年底,中央把城镇化工作和经济工作会议套开,这不仅仅是精减会议、改进会风的问题,表明了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表明了新型城镇化与稳增长、扩内需的紧密联系,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在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后,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了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推进城镇化作出重要的安排部署。可以说,新型城镇化从来没有被提到这样的高度,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和力度也从未向今天这样大。当前,达州已进入城镇化的加速期,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都强调:完善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近日,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出台,首次明确南充和达州城区核心地位,双核如何互动,达州特大城市如何建成并发挥作用,将面临特殊考验。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肩负责任、献智出力,大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一、把准核心要义,深刻理解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凸现了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走向。较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无论是价值取向、路径选择,还是体制机制、发展要求都实现了重大转变,根本要义在于“新型”。

新型城镇化,新在“格局转型”。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一次认识的飞跃、理念的提升。在城乡概念上,传统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重大轻小”、“重城轻乡”“城乡分治”,导致行政分割、城乡隔离、城际封闭。新型城镇化强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政策一体化设计、空间一体化布局、市场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市规模上,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片面追求空间扩张转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彰显城市文化、体现城市个性等内涵发展模式上来,既注重城镇规模的适度扩张,更注重城镇的质量提高;既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更注重发挥城市群的带动作用,构建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既注重马路、高楼、广场等硬件建设,更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合理安排在发展方式上,传统城镇化主要依赖工业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坚持“四化”联动把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加速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引擎、作为信息化的载体,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新型城镇化,新在人本理念”。城市因人类集聚生存和协同发展而产生,又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载体。人是城市的主体,只有人的城市化、现代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现代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须有产业、有就业、有人气。新型城镇化避免传统城镇化“见物不见人兴城不兴业”的误区,回归“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核心理念,强调把人放在一切发展活动的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人的城市化与物的城市化协调。这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城镇,无一不是宜居宜业典范之地的重要原因

新型城镇化,新在绿色生态”。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摊大饼、高消耗、城市要素供给不可持续,新型城镇化坚持把生态文明贯穿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在资源利用上坚持集约利用,不搞掠夺式、高消耗、一次性,而是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最大程度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杜绝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缺肺城市”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

新型城镇化,新在协调和谐”。新型城镇化适应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跨越、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提升,反思传统城镇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建设滞后、人文精神缺失等种种失衡,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相协调。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更加注重联动发展,摒弃城乡分治和唯经济增长,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推动人口聚集、城镇就业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乡村经济的发展统一。更加注重文明融合,秉持开放、包容、和谐理念,倡导人文关怀,推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不断融合。

二、把握实现路径,明晰工作重点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浩大宏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方法各异、途径万千,但根本的要在规划制定、统筹建设、产业培育、人口集聚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一要整体性规划。城镇新型,规划先行。先行规划,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规划,是文化的、生态的、民生的、制度的、产城融合的,科学、系统、全面、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划”出人本。坚持以人为本聚人养市处理好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的关系,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分配制度等入手,加快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坚持为民、亲民、惠民、安民理念,解决好安居、就业、教育、卫生、出行、工作等诸多因素,帮助转移人口实现市民梦、创业梦、安居梦。“划”生态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立城之本要把生态建设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结合达州山水特点,利用山水资源,规划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建设生态城镇、低碳城镇、绿色城镇。“划”出文化以文化为先导,突出达州历史文脉、民情风俗,注重从巴人文化、红军文化、天然气产业等人文风俗、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去发掘特质、突出个性,防止千城一面、万镇一形,做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划”产业。走出“GDP主义”“房地产主义”“以地生财”的“伪城镇化”怪圈。把产业作为繁荣城市、发展城市的根本动力,把生态、就业、人文生活、农业发展融为一体,推动产城融合三产联动发展。特别是要规划好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教育和文化创新产业四类产城一体,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要一盘棋建设。城市建设是把规划变成现实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时序性。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分步骤实施、整体性推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宜居宜业宜商指数。坚持设施配套。把空中、地面、地下作为一个整体,将水务、道路、管网和社会服务系统等一体设计,配套建设供水排水、能源交通、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防止重建设轻配套、重地面轻地下。坚持适度超前。城市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不可随意改变,否则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坚持因地制宜与适度超前相统一,针对“交通几乎都堵、下雨几乎都淹、小区几乎都乱”等现状,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在容量设计、功能标准等方面注重前瞻,防止刚建成就落后。坚持节能环保。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三废”控制,强化污染治理,提高城镇发展的环境承载力。

三要产业集聚化发展。产业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支撑,没有产业,要素难聚集、城市难繁荣。加快新型城镇化,必须推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向城镇集聚,避免布局分散、产城脱节。一要强化主导动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一个创造需求,一个创造供给,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推动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动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升级,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当前,达州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期”,正处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主基调,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升级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要培育支柱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发扬特质、差异定位,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作为除成都外首批跨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市之一,作为川东北城市群的双核之一,达州要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核心战略,以产品高端化发展为取向做大做强天然气产业,以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业为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以实施企业“百十一”工程为切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不同产业支撑的城镇发展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特殊资源禀赋或全球范围内技术突破带来的特殊机遇,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现而且已展现出获利能力的新商业机会,扶持星星之火成燎原之火。三要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载体。要以实施工业园区“121”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1+7”产业园区建设。特别要发挥龙头园区的引领作用,推进达州经开区创建国家开发区,加快大竹、宣汉县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步伐。要协调和处理好工业园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项目集群组合,推进产业成链发展、企业集群组合、土地集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四要人口适度性集中。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中,是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达州人口城市化率低于全省人口城市化率,更低于全国人口城市化率,2020年要建成人口百万的特大城市,推动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向城市转移仍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要推动“进入”。农民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分布在各个行业,从事最艰苦的劳动,为城市繁荣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他们“离了村却搬不了家、进了城却扎不了根”。要适应农民工市民化的迫切需求,正视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变化,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逐步取消依附于城镇户口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限制,用就业转移带动人口集聚,为农民工有序“进入”城镇扫除障碍。二要引导“融入”。“进入”城镇简单,而“融入”城镇则较为艰难。人的城市化不是户口进城或几次培训就能“化”了,要建立城镇居民事实上身份同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保障农民工无论在什么地区就业,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把农民拆迁安置房作为城镇的组成部分,为居民创造安居条件。着力构建常态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技能,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积极融入现代城市。

三、找准助推切点,积极履职尽责

新型城镇化是达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重要抓手,是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中心城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的滚滚浪潮面前,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都不应缺位,要积极投身、主动参与、多作贡献。

一要调研建言。调查研究是政协的重要职能,也是政协助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要紧紧围绕“制定达州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加速构建‘1+2+3+20+83+120的现代城镇体系”、“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深入推进主城区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主城区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教育和文化创新产业‘四类’产城一体”等课题,组织委员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协商建言力争提出更多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二要民主监督。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的政策措施,包括户籍改革、土地改革、住房改革、财税改革、地方投融资改革和国家支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协既要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人才库、智力库的作用,更要在政策落实上发挥监督员、督导员的作用,采取专项视察、明查暗访、民主评议、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开展民主监督,促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

三要维护和谐。和谐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型城镇的重要体现。要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引导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构建人、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体系;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要畅达民意。中医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社情民意亦是如此,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通畅了,百姓的意见得到了尊重,群众的问题得到了处理,社会也就和谐,不会再“痛”了。渠道畅通正是政协组织的优势,政协委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利益关切及时汇集民情民意并通过社情民意、政协提案等途径积极反映,为党委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民意参考,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