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群星:深入领会四中全会精神 树立法治意识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11月11日 文章点击数:26483
深入领会四中全会精神 树立法治意识
市政协机关党委书记 龙群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增强全民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四方面进行了细化部署。学习了四中全会精神以后,有如下体会。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深度推进的基石。只有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才能最终建成法治社会。
一、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领导带头是关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根据专家的说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也是立法、执法、司法三者的末端,前三者的“营养”或者“毒素”,都在全民守法这个层面上堆积与滋生,盛开“鲜花”或者“恶之花”。只有通过制度设计,建立顺畅的纠错机制,才能筑牢法治社会之基。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循序渐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领导带头学法至关重要,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有重要作用。”。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训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当前,在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纠结,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维权理性不足的矛盾即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群众渴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却不适应法律程序上的各种限制;一方面对他人侵害自己权益的违法行为义愤填膺,另一方面自己却可能违法、钻法律漏洞;一方面将其要求诉诸法律,另一方面却容易以极端方式维权。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决的惯性。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对公权力机关必要的信任,对其服从、配合、支持的程度则日渐降低。全会提出:“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实现全民守法,要先做到全民懂法
全会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进行普法宣传是全民守法必由之路。实现全民守法,就必须做到全民懂法,这些都要靠普法宣传。
首先,普法宣传要做到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有的放矢;其次,普法宣传要密切联系实际,要引导群众从正面典型中感悟守法对己、与人、为国都是好事,从反面教材中看到违法对自己及家人、社会造成的危害;再次,普法宣传要做到形式新颖、多样。
“公正宣判,以案说法,是培养全民守法意识的有效制度设计。”例如把不涉及保密与隐私的庭审,全部进行网络直播或全程视频录播,既能满足群众知情权,又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尤其对一些涉及“权、钱、名”的案例,更要放大其效应。此外,针对守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全会决定还要从小学开始,把法治课纳入到各阶段国民教育中。抓“大”的同时,也要抓“小”。培育法治信仰,要从娃娃抓起,改变在小学教大道理、到大学教遵守规则的教育错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