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5年03月02日 文章点击数:5872
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蒲春天委员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发言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整合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食品生产、食品及酒类流通监管职能,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问题;市政府首次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了政务目标考核内容,问责力度不断加大;“亮剑行动”等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查处了一批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当前仍存在基础较薄弱,源头污染问题突出、监管难度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亟待加强、政府投入仍显不足、法规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遏制源头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扩大对食用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范围,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健全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严防病死病害畜禽进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二、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健全监管机构。建立市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和食品药品安全评审认证中心。成立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合理设置和适当增加基层监管所,加快基层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员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和充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引进专业人才,尽快补充空编人员。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工作制度。二是提高检测能力。加快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基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快速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扩大检测覆盖面,增强检测公信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试点,推进大宗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等产业和婴幼儿乳粉等预包装食品溯源体系建设。推进透明厨房电子监管,对学校食堂、三星级以上酒店厨房实行在线监管。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设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四是构建共治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辨假能力。调动民众参与、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执法监管。一是深入治理整顿。以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和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组织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坚决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隐蔽性强、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据需要提前介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监管部门对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并主动配合司法机关查处,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
四、增加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经费,将食品安全民生工程、电子监管、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科普宣教、投诉举报奖励和协管人员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监管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增加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五、完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依法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的部署,推进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促进食品药品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根据我市实际,积极向省上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