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拉动城乡消费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09年03月03日 文章点击数:9462
发展乡村旅游 拉动城乡消费
——省政协人资环委来达州调研乡村旅游
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设“秦巴地区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从2000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5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27%增长到5.05%。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以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和劳动力就地转化的新路子,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我市把节庆、旅游、乡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在达县桂花村、通川区王家山和大竹县的清河镇举办了三届乡村旅游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三地在举办乡村旅游节期间分别接待游客6.91万人次、52.5万人次、23万人次,分别实现旅游收入164.55万元、1613.8万元、5800万元。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浓厚,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进一步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持速增长。2008年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8亿元,占全年旅游收入的12.5%,比2007年增长32%;税收达到191万元,比2007年增长9%。二是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农家乐492家,吸纳就业人员2457人。三是类型丰富多样。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有观光农业型如达县桂花村,景区带动型如通川区王家山,特色村寨型如大竹县清河镇等。四是质量普遍提高。经营内容呈现多样性,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服务,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走向逐步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调研组一行充分听取了达州的情况介绍后,纷纷发言表示:达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达州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光明,农家乐业主对乡村旅游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但目前达州开展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科学布局;农家乐发展盲目无序、遍地开花、千人一面;乡村旅游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挖掘不够,服务项目大同小异,服务质量不好,档次不高,特色不明;经营方式粗放,整体接待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较差,打造包装,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等。
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一要科学制定达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千方百计解决农家乐业主用水、用电、燃烧、道路畅通等具体问题。三要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充分体现以农民为主体,真正使乡村旅游造福农民、发展农业、富裕农村。四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要结合本地财政实际,集中资金打造重点区域,不能撒胡椒面。五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培训工作。六要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研究和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力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探索一条农民致富奔小康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