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视察调研>>正文

市政协主席会成员视察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5年09月14日 文章点击数:22577

市政协主席会成员视察新型城镇化

建设情况报告

中共达州市委:

为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达州早日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4910日,市政协主席会成员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组实地视察了大竹县、渠县共19个城镇建设点,听取了两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协商,提出了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把达州列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等重大机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基础先行、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生态建设,全市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达39.4%,连续3年增幅居全省第一

(一)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了《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启动了《达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编制,着力构建组团布局、城乡衔接、四层架构的现代城镇体系。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近期建设区控规覆盖率达100%,镇(乡)总体规划编制达100%。宣汉、万源、开江重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渠县在规划中坚持把产业规划、防灾减灾规划有机整合,大竹县在规划中充分注入竹麻文化,印记独特的城市印记

(二)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新培育十亿级企业2户、亿元企业18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增长8.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扶持培育、项目建设、市场拓展,推进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2014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11%,对GDP的贡献率达31.9%。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实施园区121工程,初步形成了以达州经开区为龙头、功能较为齐备、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突出的1+7园区发展体系。

(三)注重功能完善。积极拓展新城,大力推进北城滨江、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等4大新区建设,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仁和春天等4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大竹竹北新城、渠县东城新区等初具规模,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安居工程,编制《达州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20年)》、出台《达州市关于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2008年以来共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45707套,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3629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5975户。强化环境保护,中心城区五治工程扎实推进,城区绿化新植改造全面提速,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5%,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建设92.11公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2.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加强乡镇建设。出台《达州市镇规划编制办法》,完成13个省级试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争取省级试点镇规划建设补助资金8580万元,完成省级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就近就地吸纳转移农业人口3.1万人。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启动建设新村聚居点554个(含新农村综合体),持续推进新村建设1+5工程和村落改造5+1工程,投入资金52.4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新村(综合体)聚居点337个、幸福美丽新村49个。

(五)突出配套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强化社会保障,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人数达到了496万人次。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土地整理和双挂钩项目新增用地2万亩。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完成达县撤县设区、大竹县竹阳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和东柳乡、月华乡撤乡建镇,另有35个乡镇已报待批;大竹县、渠县撤县设市相关工作加快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强。城区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尽合理,功能较为薄弱,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城市公交发展水平较低,缓堵保畅任务艰巨。城区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影响城市形象,五治工程任重道远。城区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布局不够合理,马路拉链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突出。

(二)产业结构不优,吸纳就业不足。工业园区规模偏小,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骨干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传统工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发展不够平衡,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低,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有限。

(三)乡镇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弱。乡镇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区域性经济的带动力不强,难以对周围农村地区形成集聚和辐射。部分边远乡镇公共设施不全,服务能力较弱,难以支撑承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农村聚居点功能不够完善,入住率不高,存在空心村现象。

(四)要素制约明显,保障能力不足。城市建设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城市资源挖掘不够充分,经营城市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城市投融资平台体系尚待完善,社会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建设活力有待激发。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废弃宅基地、废弃工矿复耕复垦需进一步加力,以争取土地增减挂钩指标。

三、意见建议

(一)推动规划升级。结合发展新常态和城镇建设新阶段,积极推动城市规划完善升级。一要注重统筹规划。统筹城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衔接,建立多规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统筹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做好村镇建设、农村人口转移、农业产业发展等规划,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二要突出个性特色。突出达州地域特色、历史文脉、民情风俗,注重从巴人文化、红军文化、天然气产业等人文风俗、产业结构等方面去发掘特质、突出个性,防止千城一面、万镇一形。三要坚持环保优先。融入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准确定位城镇功能,合理布局城镇空间,科学确定城镇规模和人口密度。主城区要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结合山水特点,规划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

(二)注重城镇同步。坚持把重心放在乡镇,注重的同时更注重。一要坚持同步推进。在强化的同时不偏废,把乡镇功能分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做到一盘棋规划、同力度推进,增强镇级人口吸纳能力。二要注重分类推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乡镇发展水平、场镇规模、基础条件分步建设,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三要科学建设新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进;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注重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不搞一个模式;配套完善新村广电、通讯、市场、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增强新村吸引能力,提高群众入住率,避免出现空心村

(三)突出产业支撑。一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实施好企业百十一工程,大力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龙头产业、龙头产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发展潜力。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科技、养老健康产业为重点,同步提升商贸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依托秦巴物流园区、马家临港园区、杨柳配套园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心城区现代物流集聚发展。三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实施好工业园区121工程,加快推进1+7产业园区建设。协调和处理好工业园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项目集群组合,推进产业成链发展、企业集群组合、土地集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

(四)破解要素制约。一要强化土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复耕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拓展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二要破解决资金难题。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拓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引入更多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参与城市组团开发、重点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市道路命名、户外广告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中央和省上大力支持棚改的机遇,包装、推出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升城市品质。

(五)完善城镇功能。一要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确保群众享受良好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二要加强城镇管理。注重建管结合,尤其要发挥好城镇社区的自治作用,推进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三要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污水治理,加强对违法排污的监管。充分利用好垃圾发电厂的社会效益,尽可能把县城及附近乡镇的垃圾搬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理,防止垃圾填埋场对土地的渗漏污染;对垃圾量较大的大竹、渠县可规划两个县共建一个垃圾发电厂,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