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视察调研>>正文

我省藏区、彝区学生在达接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5年09月14日 文章点击数:22134

我省藏区、彝区学生在达接受免费

中等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民宗外侨联谊委员会

“三州”藏区、彝区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免费到内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三年职业教育(以下简称“9+3”),是省委、省政府为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团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日,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市“9+3”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成效

2009年开始培养“9+3”学生以来,全市总共招收阿坝州、凉山州1142名学生(其中藏区学生1111名、彝区学生31名),已毕业“93”学生504名均已就业,“9+3”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一是责任落实。相关区、县均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牵头、教育主管单位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良好格局。同时,有关中职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下设“9+3”办公室具体负责该校“9+3”学生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二是经费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免费政策,做到省拨经费不截留、不挪用,保障了“9+3”学生的学费、生活补助费、杂费、冬装费、学校工作经费、学校就业工作经费以及“9+3”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经费按时拨付渠县政府还补助经费,支持学校加强“9+3”工作。

(二)创新教育教学,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各中职学校针对“9+3”学生的特点,积极探寻育人规律,创新管理思路,及时增添工作措施,逐步摸索出一套“结对帮扶”、“学习上随班就读、生活上分散集中”等“9+3”育人经验,育人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对100名“9+3”学生四项指标(关心学生、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节假日期间业余生活)问卷调查中发现,满意率分别为83%77%82%82%,体现出“9+3”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充分认可。

(三)推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特色明显。针对“9+3”学生的文化基础实际情况,各中职学校实施“随班学技术、分层补文化”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知识。采取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室、校办实习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直观印象,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确保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四)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目标达成。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市已毕业 “9+3”学生504名,其中参军43名,占8.5 %131名考取州内机关事业单位,占 26%37名升入高职院校,占7.3%158名进入企业,占31.3 %135名自主择业,占26.8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就业安置率100%,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就业目标任务。

二、主要问题

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地方个别部门对“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错误的把“9+3”学生作为教育部门及学校单一的普通教学任务,主动协调配合不够。有的学校对省上“混班混住”要求认识不够,实行的是学习混班、住宿单独或者学习、食宿单独,没有严格落实“混班混住”要求。部分教职员工认为,承担“9+3”任务不但未给学校和老师带来效益,反而给大家增添了责任与风险,部分教职工存在抵触情绪。

(二)相关政策不够配套。一是财政补贴标准偏低。省财政每年统一给每名9+3学生杂费代管费1500元(含每年往返四次的交通费、住宿费、书本费、床上用品费、校服费),实际支出远超补贴数额,同时,省上还要求相关职业学校给生源地选派的3名干部和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我市普遍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至1400元的标准),而省上却没有拨付此项经费,致职业学校面临着9+3”工作经费不足的境况。二是激励政策缺失。内地学生节假日可以回家,但“9+3”学生除寒暑假外,吃、住均在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管理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周末节假日都要对这些学生加强管理,而超负荷的工作又不能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难免不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专业设置不够合理。针对藏区彝区学生开设的专业设置较少,个别中职学校“9+3”学生只开设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加之普通话过级考试与汉族学生实行同一个标准,造成大部分“9+3”学生普通话无法达标,教师资格证更无从办理,导致毕业后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在“9+3”学生开设的专业中,缺少针对性、前瞻性,难以适应藏区、彝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学生管理难度较大。9+3”学生来自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由于地域环境、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对个别多次严重违纪违规、屡教不改的学生,处理依据和程序虽已经明确,但对按照学籍管理规定予以开除学籍学生的护送办法、移交方式等却没有具体规定,学校很难操作。

(五)促进就业压力较大。通过对2009级、2010级、2011级的504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自主创业比例较大,参军入伍和高校就读的这些学生仍然面临第二次就业安置问题、进入企业的自动脱岗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根据学校对这三届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9+3”学生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内地部分用人单位对使用“9+3”学生存在偏见,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为把“9+3”学生在达接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实施好、落实好,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强对“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宣传,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这项民生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学校定期交流,相互学习,进一步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公安机关要派驻片区民警驻进校园,加强法制教育,进行常态化巡查,让“9+3”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人社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更好推进“9+3”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三是强化思想工作。加大教职员工政治思想工作力度,充分认识“9+3”教育的重大意义,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议省财政适当增加“93”学生培养经费,缓解接收学校的资金压力。市、县两级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各任务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建立激励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切实增强“9+3”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三)优化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上要对接藏区、彝区的特色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前景,开设畜牧业、民族工艺品制作、皮革加工、旅游服务管理、康养服务与管理等适合藏区彝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严格把握好招生宣传、报名、录取各个环节,确保生源符合“93”计划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报读本人有兴趣、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四)创新培养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力求实现“关爱而不宠爱、尊重而不迁就、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放纵、管住而不管死”。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细化目标任务,不断提升“9+3”学校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加强党团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在“9+3”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共产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入团入党,努力提升藏区彝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三是邀请藏族彝区干部和专家为学生做报告,鼓励他们认真学习、遵规守纪、奋发成才,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交际压力、心理压力。

 (五)增添就业举措。一是将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的就业优惠政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督促相关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调,促进相关就业政策全面落实。二是积极引导“9+3”学生合理确定就业目标,增强就业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接收地政府和学校要联系相关企业开展实训和双选座谈会,帮助一部分适应非藏区就业的学生在外就业,组织生源地企业开展实训和双选座谈会,促进学生回藏区、彝区的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