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4月08日 文章点击数:5859
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胡骁华委员代表达州市侨联的发言
当前,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截至2014年底,达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8.8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3%,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1.7万,纯老年人家庭人口7.4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总数18%,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50%,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日益凸显。我市老龄事业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属于典型“未富先老”地区,依然面临重视不足、养老服务体系硬件缺乏、农村养老医疗保障措施薄弱、老年教育事业投入不足、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促进我市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切实增强老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要组织开展我市老龄化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全面掌握我市老龄化的现状,科学分析可能给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增强应对老龄化的预见性。二是要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出发,把养老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提升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科学计划,有序部署,纳入任期绩效目标考核。三要加强宣传,将老年法纳入普法范畴,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老龄事业入耳入脑入心。建议市上适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纳入我市地方立法范围,增强权威性、可操作性,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一是加强管理规范的制定和监管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建设标准、验收制度。二是发挥公立养老机构的引领作用,着力规划和建设好公立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容量,在养老环境、管理、服务上做好示范作用。三是全面放开养老市场,搭建必要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大型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兴办规范的养老机构,发挥其社会性作用。四是要努力开展老年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三、积极探索养老事业的发展新途径
一是创新养老事业的模式,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基金主要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和个人账户划拨、社会捐助等渠道解决。三要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四是拓展农村养老新思路,变“分散养老”为“集中养老”,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利用农村老年活动室或闲置的校舍,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乡村建立敬老院、农村幸福院,解决“有地方养老”的问题,公共财政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完善农村养老补贴、高龄津贴制度,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这个路径,解决老年人“有钱养老”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精神养老,要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开展老年文化传播,建立对称的信息交流平台,避免老年人在“与世隔绝”状态下的“暮年心理”。六是支持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老年人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务工作。
四、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
要结合实际,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做好产业规划。要落实土地配置、税费减免、审批的优惠扶持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事业,注重培育老年人休闲、健康、养生、文化等服务市场和老年用品市场,推动养老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五、强化老龄工作机构建设。
建立与老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老龄工作机构及队伍,建议自上而下破解老龄办机构、编制、人员等难题,配齐配强老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