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4月09日 文章点击数:6101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建议
冯朝霞委员代表民革达州市委的发言
油用牡丹是果实能榨出油的牡丹,牡丹籽油营养价值相当高,是“人类最好的食用油”,被国家列为重点木本粮油树种和新资源食品。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于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奔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市应当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
1、地域环境适宜。牡丹原产于秦巴山区,耐旱耐瘠耐寒,万源现在还有长势喜人的野生牡丹。
2、综合效益明显。油用牡丹下种后,30多年不换茬,仅需锄草、施肥等,亩产量、含油率高于国产大豆,每亩地收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多几千元。同时,每亩减少水土流失0.8m³左右,每年涵养水源168m³,在其整个生长期,一亩可以固定和积累1.7吨碳。
3、市场前景广阔。油用牡丹涵盖一二三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除食用油外,已研发出日用品、药品等。牡丹籽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我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60%靠进口。
4、政策红利加持。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就发展油用牡丹作了专门批示。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厅领导均到达州考察,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寄予厚望。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有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意见,20多个省(市)竞相规划发展。
二、我市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市于2013年引进了“四川省油用牡丹产业化基地”项目,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但该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牡丹只是观赏花卉;二是组织引导不力,群众种植意愿不高;三是技术支撑乏力,育苗、嫁接等技术没跟上;四是基础设施落后,种植基地的道路、水利、电力等条件较差。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油用牡丹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该产业发展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要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统筹安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通过政策推动,舆论引导,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
2、加大资金支持。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设立专项科研资金,制定牡丹籽收购的保底价,整合涉林、涉农等政策资金,完善奖补政策。对于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政府一次性贷款全额贴息,连贴3年,单项贴息不超过100万。对牡丹种植户连续三年按每亩800的标准给予补贴。乡镇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一次奖补5万,5000亩一次奖补20万,对于出口企业,按照出口货值的5%给予奖励。二是加大信贷投入。农发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合理确定牡丹产业发展贷款期限和利率,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林地经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
3、强化科技支撑。有关部门要协调市内外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的科技资源,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大对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支持企业提升食用油等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要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企业与专合组织的业务骨干、村民的培训力度,规范技术、标准。
4、推进产业化经营。着力引进、培育油用牡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建立原料、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为投资企业提供可供投资的土地,力争到2020年底发展到100万亩。
5、完善配套设施。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鼓励引导村民开设农家乐和休闲娱乐场所,形成吃、住、行、娱、乐、购一体的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