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4月09日 文章点击数:5670
关于巴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戴鸿委员代表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按照“构建巴文化遗址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全国知名巴文化核心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其他地方的遗址保护与开发工作比较,我市巴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明显滞后,存在保护形势严峻、发掘力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宣传利用不够、资金严重欠缺等问题。为此,作如下建议:
1、加大遗址保护力度。要继续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市对巴文化遗址保护的意识。建议市人大年内出台《达州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推动遗址保护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要正确把握保护与开发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要强化保护措施,避免遗址遭到人为损毁,对破坏遗址的行为要及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要力争将城坝遗址保护纳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同时,力争将两大遗址纳入到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范围,使两大遗址成为全国巴文化遗址保护示范中心。
2、科学有序发掘考古。要加快推进两大遗址全面普勘工作,深入了解两大遗址地下文物分布、地层关系、年代衔接、文化面貌;扎实开展罗家坝遗址第四期、城坝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力争有重大考古发现。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扩大两大遗址考古发掘面积,力争使达州成为全国巴文化考古发掘中心。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我市巴文化人才的现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做好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一是挖掘和培养本土人才,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二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在“千名硕博进达州”活动中,注重引进文博、考古等专业性人才。三是尽快成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搭建平台,更好聚集、培养巴文化研究人才,常态化推进巴文化研究工作,使达州成为全国巴文化研究中心。
4、扎实开展文化宣传。要充分利用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这一平台,定期开展巴文化研讨活动,编辑出版巴文化研究成果。要像策划、组织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那样,邀请国内外一流的学者、专家,主办规模大、规格高的“巴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达州巴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要定期在国家、省、市等主流媒体推出巴文化系列专题宣传片,通过组织创作巴文化题材文艺作品,举办巴文化大讲堂,编辑出版巴文化通俗文库,普及巴文化知识,使达州成为巴文化宣传中心。要抓好硬件建设,充分借鉴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大遗址保护模式,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罗家坝、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推进遗址公园核心组成部分——遗址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使达州成为全国巴文化展示中心。
5、打造巴人文化产业链。建议市委、市政府利用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提炼设计达州的城市标志(市徽),像太阳神鸟作为成都市徽一样将其打造成为达州城市标志。建议将“两大遗址”纳入达州市旅游规划的核心线路,规划、设计、建设一些经典景点,开发相关具有浓郁巴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使达州成为巴文化旅游中心。
6、探索多元化融资新路子。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文物保护经费,市、县财政也要逐年增加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经费,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投入和社会融资并举”的原则,创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包装巴人文化遗址保护开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探索多元化融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