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正文

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4月09日 文章点击数:6220

关于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王英委员代表农工党达州市委的发言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市素有“川东药库”之称,拥有中()药资源2386种,其中名优药材乌梅、川木瓜、毕澄茄等享誉国内外。现阶段,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骨干人才缺乏、“中医西化”现象严重、特色专科发展不足、产业发展滞后瓶颈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要进一步掌握我市现有中医医疗资源的总量,结合国家、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科学制定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完善相关保障性措施,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是应想方设法留住和用好省、市“名中医”人才,发挥他们中医“领头雁”作用,逐步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扭转医疗行业“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二是应努力将达州中医学校建成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强化中医药教学,发挥出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三是应以市、县(区)中医机构为人才吸纳洼地,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引进高级中医专业人才,逐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平台。四是应针对中医“师承”的特点,积极建议国家完善针对中医药“师承人才”的资格认证和执业政策,畅通“师承中医药”人才的就业、执业渠道。五是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而持续不断地开展现有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强化中医特色服务功能建设

一是应准确定位市、县(区)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和服务内涵,重点设置好、发展好中医药特色服务,合理确定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并实行考核和奖惩。二是应明确中医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人才的比例,采取组织和管理措施,逐步将中医药技术较好的中医药人才汇聚到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壮大、稳定中医药人才队伍。三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确定23个重点发展的中医药特色专科,凸显其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考核评价,作为政府扶持、补助中医药服务的基础性指标。

四、加大对中医机构的扶持力度

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现有中医药发展政策。一是进一步放活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机制,畅通人才渠道,建设中医药人才高地。二是完善政府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政策,稳步增加对中医机构的财政投入。尤其应当对中医药服务比例高的中医机构,用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更高的补助,既彰显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又激发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大力开发和发展中医药产业

一是应充分利用我市中药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中医药种植,结合现代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中药生产、旅游、康养基地。二是要组织专业人才,逐步开展中药生产、加工、开发和应用研究,提升我市研发能力,逐步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三是要结合脱贫攻坚,鼓励群众采集、加工野生中药材,使之成为群众增收的途径。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