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4月09日 文章点击数:6570
大力开发乡村旅游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唐定智委员代表政协渠县委员会的发言
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发规划缺乏“科学性”。一些景区缺乏科学的总体统筹规划,点不成线,线不成面,难以形成整体的冲击力。二是开发模式缺乏“特色性”。有的地方只是简单模仿外地做法,地域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趋同化现象较突出。三是开发宣传缺乏“整体性”。业主往往单打独斗、等客上门,宣传推介手段单一,宣传口径不统一,交流互动和横向合作不够。四是开发理念缺乏“生态性”。个别开发者急功近利,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盲目开发,破坏了乡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五是开发利用缺乏“智慧性”。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慧化旅游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乡村智慧旅游的开发远远不够,尤其是运用现代技术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智能感知和方便利用的能力需要大大加强。
二、关于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走全域发展之路。坚持树立全域旅游、全域景区、全域规划理念。依托大巴山和渠江流域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条件,有效整合各县(市、区)资源,如万源市八台山和宣汉县百里峡景区一起成功创建国家地质公园那样,加强互动,强强联合,打响“巴山渠水”旅游品牌。开发中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游廊打造,充分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发展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按照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乡村酒店、一个度假综合体、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的理念来规划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效能,注重劳动力就地转移,把乡村变为景点,把农民变为景区员工,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实现“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二是立足本土,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发挥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要突出主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亲近自然和“精神寻根”的需求,满足游客感受和体验不同地方文化的需求。要对主题进行包装,避免同质化,使之易被游客所接受。如邛崃的大梁酒庄、西充的有机生态公园,都是独创了属于自己的主题概念,增强了景区吸引力。
三是加强宣传,走品牌发展之路。乡村旅游只有做出精品,才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疗健”等九大要素,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同时利用各类媒体和服务窗口的宣传渠道,拓展旅游电子商务的中介渠道,整合区域内部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旅游展销会。注重旅游品牌叠加宣传,重视旅游微营销,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名品。
四是着眼长远,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生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乡村旅游开发绝不能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杜绝不当开发、过度开发。政府可采取补奖等办法,督促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鼓励农村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循环治污模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五是抢抓机遇,走智慧发展之路。共享“互联网+”的大潮流,为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智慧化旅游体系构建。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牢牢把握“创新驱动靠人才”这个根本,把育才引智作为重要抓手,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旅游规划的创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营销和跨产业的融合,并与智力扶贫紧密结合,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整合力量,形成以乡村旅游开发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