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精准脱贫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11月01日 文章点击数:2819
关于深入推进精准脱贫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吴晓红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反映: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在着四大问题和困难:一是脱贫难度加大。当前余下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资源贫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地区,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意识突出,缺乏劳动技能,一些贫困户因病残丧失劳动力,脱贫难度加大。二是贫困底数不清。有些地方仍存在贫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对谁是贫困农户、贫困原因是什么、怎样帮扶、帮扶效果如何等问题不清楚、不明确,还存在一些扶贫项目是“漫灌”,不是“滴灌”,是“扶农”,不是“扶贫”的情况。三是资金统筹较难。脱贫工作项目资金在实施中各自为阵,项目下达资金、标准要求都不同,造成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而基层渴盼整合资金捆绑使用,可又苦于各有其“主”,各有其规,很难“捺拢”,使得有些扶贫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明显。四是后续发展较慢。经过前几年发展,参与扶贫企业和农村专经合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产业扶贫带动效应不明显,农村专经合作组织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得红利不多,贫困群众就业技能提升也不快,致富途径仍比较单一,其后续发展仍然较慢。
为此建议:
一、夯实扶贫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扶贫开发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真正扶到点上、帮到根上,仔细算清楚任务账、项目账、时间账、资金账,将各项脱贫任务细化、具体化,做到时间倒逼、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建立健全脱贫对象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确保每年每季每月减贫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坚持分类扶持。要提高脱贫工作精准性和有效性,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低保兜底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于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将易地脱贫搬迁工程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对于具备产业发展潜力的,根据贫困群众缺失的技术、资金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其创业就业。对于生态环境较好、资源丰富的地方,要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发展绿色产业。
三、完善体制机制。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构建包括扶贫、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参与脱贫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专项资金的倍增机制,构建专项扶贫、惠农政策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
四、增强“造血功能”。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等向贫困地区安排,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妥善利用好扶持产业发展周转金和专项扶贫资金贴息政策,构建起扶持产业发展周转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监督机制,引导贫困群众用好用活资金,因地制宜发展适应贫困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与自主脱贫,促进贫困群众长远发展,真正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