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严控农村食品安全高风险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3月02日 文章点击数:1442
严防严控农村食品安全高风险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武正学在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反映:
目前全市314个乡镇(街道办)均建立了食安委及食安办,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2797名。目前从各地信息员和协管员反馈的情况来看,农村食品市场存在村民意识淡薄、监管力量薄弱、食品安全风险高隐患多而顽固。具体表现在:一是问题食品开始“上山下乡”,小经营店、小摊贩经营过期变质、来源不明、包装标识不规范的食品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村“黑窝点”、“小作坊”屡禁不止,环境卫生糟糕,周围环境脏乱,生产流程不规范,从业人员文化底,食品安全意识差;三是“游商”给农村市场提供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和原料,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且流动性强,交易时间短暂,监管难度大;四是农村“家宴”“坝坝宴”风险隐患多,监管不到位,极易发生不安全事故;五是农村“乡里乡亲”观念较重,有的迫于家族势力,群众不愿或者不敢进行举报或投诉。因此,要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事件。
特建议:
一、强化宣传和分层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公益宣传科普工作,采取贴近广大农民生活和消费的渠道和方式,通过乡镇(村社)志愿者、农村教师和学生,以通俗、形象、生动的食品安全宣教育方式向农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引导农村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特别是农村“坝坝宴”的厨师资质及从业人员等要分专业分层次进行上岗培训,防止聚餐中毒事故的发生。要培训指导农民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从种养殖环节源头开始提高风险隐患防控意识。
二、“零容忍”严查严惩。要以农村和面向农村销售食品的批发市场、农村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旅游景区、自然村等农村食品问题多发、易发的区域为重点,采取“零容忍”的举措严查严处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努力形成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深入调查核实和依法处置,主动回应农民食品安全方面的诉求和关切。定期公布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措施、成果、案例等方面的信息,起到警示警醒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