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3月07日 文章点击数:4643
关于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唐定智常委代表政协渠县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生态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达州资源优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资源规划整合不到位、生态保护力度不够大、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为此建议:
一、科学规划,坚持生态旅游优先发展。一是规划建设生态涵养区,以自然之力涵养水源、培育森林,保护好生态旅游的环境基础和发展空间。二是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先行区。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给予政策倾斜和组织保障,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三是规划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力争将达州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整合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上档升级。以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和旅游线路,组建多元化、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培育上市资源,引领全市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要做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文章,组织专门力量,对达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历史掌故、名人轶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培育项目,打造生态旅游主峰产品。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应整合全市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引导全市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形成“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培育一批精品景区。依托大巴山和渠江流域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条件,选择八台山—百里峡生态度假、罗家坝—城坝遗址古巴国文化、五峰山—海明湖休闲养生等景点,准确定位、突出主题,统一打造体现达州特色的“巴渠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推进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賨人谷—大坡岭”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三是大力打造大巴山风景道精品旅游廊道。国家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大巴山风景道”安康—达州线纳入了国家旅游风景道布局。我们应抢抓机遇,与沿线市、县充分合作,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自驾车旅游、通讯信息网络、休憩娱乐和安全救援等一系列旅游服务体系。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安康—达州线精品旅游廊道。
四、加强领导,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考核机制,把生态旅游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以推进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为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发展的主要体制障碍。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加强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力度等。三是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出台引导政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采取BOT、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生态旅游项目。四是促进生态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生态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渔业乃至工业等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市政协常委 民 盟
民盟达州市委副主委,渠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