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全体会议 >>达州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正文

关于促进农民养成好习惯、农村形成好风气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3月07日 文章点击数:6297

关于促进农民养成好习惯、农村形成好风气的建议

李德祥委员代表政协达川区委员会的发言

 

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也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但目前农村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一是思想观念等靠要等着政府送钱物、送救济,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缺乏感恩和战胜贫困的主动意识。二是生活习惯“脏乱差”。杂物随意堆放,清扫不勤,禽畜敞放,庭院脏乱。三是大办宴席“种类多”。宴席名目繁多,过度铺张,人情彩礼越送越大。四是文化生活“低俗现”。看风水、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以及丑化公公、恶搞新郎的低俗婚礼时有可见。五是为人处世“讲实际”。遇事找关系,信权不信法,乡村传统的“守望相助”风气不浓。为此,特建议:

 一、抓好典型引路榜样示范

    一是抓好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要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活动,拓宽农村党组织阵地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党员活动。着力提高农村“领头人”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典型选树活动。广泛开展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寻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自我提升。三是推进示范乡镇、村(社区)的创建。建立健全相关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确立工作目标,实行年度考核。四是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作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奖励,让农民学有榜样,看有标杆。要突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对俗风陋习要出大力整治,对违法活动要严格依法查处,让群众知耻知荣、自强自立。

    二、做好精神关爱心灵慰藉

    一是丰富精神文化。引导扶持农民成立健身队、乐鼓队、球队等文体队伍,举办运动会、妇女巧手绣等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二是注重心灵慰藉。采取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组建留守互助组、开通亲情视频吧等举措,弥补亲情缺失。三是倡导志愿关怀。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让农民群众始终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倡导道德约束移风易俗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基层政府要积极作为,开展必要的整治活动,狠刹农村的不良风气。二是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规范行为习惯,通过日常检查、评比带星等方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三是开展文明倡导。重点开展感恩自强、美好家园、文明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四是建立监管组织。建立“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组织,对农村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赌博等陋习进行劝阻,规范引导。

 四、坚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开展环卫专项整治。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在开展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中,统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消除“脏乱差”,做好硬化、绿化、美化工作。二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院坝会、入户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用好广播电视、微信QQ、报刊网络等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讲,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强化“两好”督促检查。坚持把“两好”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党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干部年度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沟通警示、诫勉谈话、挂牌整治、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加强对“两好”的考评督导,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达川区政协副主席                                   

版权所有:政协达州市委员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达州市市政中心西二楼
Tel:0818-2662617 2665643 E-mail:dzzxw@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号:蜀ICP备06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