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3月07日 文章点击数:5989
关于持续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严洪波常委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对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户如期脱贫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农业产业扶贫依然存在着帮扶引领乏术、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机制不活、要素保障不力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激发主体活力。一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思想认识。完善激励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贫困户投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压实帮扶责任。进一步落实乡、村主体责任以及帮扶干部产业项目挂包责任,大幅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培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考核比例,加大督促检查,坚决纠正扶贫工作中的短视化和功利主义倾向。三是强化指导服务。因地因户制宜,精准施策,进行量贩式扶持,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基层农技人员的作用。四是破解发展瓶颈。完善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尽快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强“城归”回引人士的创业支持,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发展一、二项增收产业;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继续加大贫困乡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等建设投入;大力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二、科学规划布局。一是按照《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要求,从产业项目设计入手,以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高起点修订完善农业产业扶贫总体规划,真正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规划全覆盖。二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结合贫困村传统优势产业、农户种养习惯、市场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科学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既要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布局,又要拓宽思路,规划“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区域推进,规模发展。三是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打造,注重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别要抓好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业,加快贫困村电子商务建设。四是制定乡镇、贫困村(户)农业产业扶贫年度作战图,落实帮扶人员、年度目标,挂图作战、按图施工,每年底逗硬验收,严格问责。
三、用好扶持政策。一是搞好宣传。由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收集梳理各级产业扶贫扶持政策,包括土地要素、财政税收、项目投入、信贷支持、技术服务等政策并编印成册,便于干部群众掌握运用。二是落实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的意见》精神,专合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对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按照入社成员数量平均量化到成员。同时,鼓励专合社积极吸纳和引导贫困农户加入,采取优先股的方式,分配部分股权给贫困户,实行“按股分红、收益保底”,努力探索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以贫困村产权“六权同确”为基础,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为纽带,用好产业扶贫专项扶持基金,鼓励工商资本到贫困村创办经济实体,大力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配套措施,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适当放宽信贷条件,提高贫困户授信额度,支持贫困户运用信贷服务发展产业。运用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在上级对我市蔬菜、黄花、肉牛、旧院黑鸡等特色农业保险实施奖补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逐步扩大特色农业产品保险奖补的范围。
四、培育带动主体。一是大力培育新型主体。鼓励种养业能手、专合社带头人等创建家庭农场,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并在项目资金、土地流转、财政税收、农业保险、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先支持帮助。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业,带动种养业基地建设;支持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抵御风险,共享利益。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市场主体、专合社等的权责义务、利益分享机制,指导其规范各方的经营行为和合同文本,督促其信守承诺,履行协议,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加强对各类专合社的规范管理,确保其与广大农户联系紧密、利益均沾、运作良好。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 特 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