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5月24日 文章点击数:2804
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
市政协社法群团委反映: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达州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精心培育市场实体,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资源整合不够。文化和旅游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对产业交叉性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文化旅游建设布局零散,行业统一开发管理不力。二是特色挖掘不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未能充分挖掘、整理,具有特色的“巴文化”、“元稹文化”、“汉阙文化”等还停留在纸上,没有形成知名品牌。三是资金投入不够。民俗文化、文物、古建筑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用于景区规划、纪念品开发、文化形象宣传方面的项目资金较少。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在宣传促销上,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文化旅游业知名度不高,辐射面狭窄。五是专业人才不够。高端文化人才、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文化创意学界与业界难以实现有效联动,成为影响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议:
一、建立协调机制。构建文化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作用。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科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旅游资源适度集中,支撑旅游产业发展。
二、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地质公园、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作用,深入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借助现代艺术手段,将厚重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雅俗共赏的大型娱乐节目。变过去平面式的旅游为融参观、欣赏、互动、娱乐、演艺、体验、游艺、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立体旅游,延长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品牌精品。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培育一批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依靠互联网+,构建互联网+旅游+文化+生态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将我市特色水果、畜产品如“青脆李”、“黄花”、“灯影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做成旅游商品,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