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7年06月26日 文章点击数:11273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大竹县政协反映: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严重影响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具体体现在:一是随意性较大。少数业主经营项目选择不当,盲目上马,经营失败一走了之,引发矛盾纠纷;部分业主因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经营管理粗放,没有真正发挥出流转土地规模效益;还有部分业主以流转方式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补助,其流转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合同签订不规范。一方面,农户缺乏依法转让意识,大多实行口头约定,即使签订了书面协议,协议条款不够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在责、权、利关系上未明确规定,留下许多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外来业主在进行土地租赁经营时,仅与村社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再由村社面对农户,农民利益难以保护。三是土地使用不科学。少数经营者缺乏对耕地保护意识,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不施有机肥或施含有污染物的有机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极少数承包户假借土地流转之名对土地进行非法侵害,复耕难度较大,给保护耕地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性。四是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土地流转缺乏有效市场机制,流转信息不畅,供求信息空间极为分散,存在着有地无市或有市无地现象,影响着土地流转规模和效益;缺乏完善的土地价格机制,同一村、社从事同一产业租金价格也不尽统一,流转费用差异较大,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推进。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流转规划。各级政府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结合当地土地流转需要,进行充分可行性论证,按照“既积极推进、又有所约束”原则,坚持规划与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重点考虑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农业生产区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和农民社会保障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流转规划,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保障制度。开展科学合理土地等级价值评估,为确定土地流转提供价格参考依据;制定土地流转操作规程,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和奖励政策,对规模经营业主或大户给予贴息和融资担保支持,把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特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者倾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建立完善与流转制度和政策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健康发展。
三、培育比较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积极鼓励支持基层农村管理部门建立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不断健全流转机制,逐步推进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系统平台的建立完善,加大土地流转信息汇总、发布,克服传统的信息零散和封闭,促进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着力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
四、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对已成规模有实力的业主给予奖励和扶持政策,尤其对种田能手集中经营农村土地、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经营等流转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土地模式;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优化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