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09年05月22日 文章点击数:5692
政协工作者应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王 涛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结合前阶段的学习,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政协组织和政协工作者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谈谈三点肤浅认识。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推动工作发展为目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改变。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种理论创新,更是我们党对执政理念的一种根本改变,对建设规律、发展规律认识的一种新高度。对这一点,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例,中央提出要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的决策和想法毫无疑问肯定是好的,也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但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执行中央的决定时就走了样,正如我们一位政协常委在委员大会上发言时指出:“房子雪白、屋里漆黑、包里没得”。又如我个别地方的新农村示范点,可以用“肥上加膘”四个字来形容…这种现象肯定很普遍,决策层也非常清楚。所以,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讲的就是统筹兼顾的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理念的一种根本改变,也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
二是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以指导政协工作发展为目的。从政协角度去认识、把握、理解科学发展观,它其实就是三个基础,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高举民主团结旗帜、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导人民政协各项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把握了这三个基础,我们就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使政协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也就真正找到科学发展观与政协工作的紧密结合点。这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也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不竭动力。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协组织应贯穿工作始终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这要求政协把履行职能的视角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选择党政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有条件做好的题目,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民主监督、调查研究,向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为发展服好务,这就是政协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服务方位所在。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了达州跨越发展目标,二届十二次全会又提出围绕“两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重大机遇,以扩大内需为根本途径、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把“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和谐”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加快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推动达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全市各级干部今后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更是各级政协组织履职尽责、服务中心的方位所在。
政协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履职。履职就要围绕市委提出的“以资源转化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开放合作为路径的达州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扩内需、抓项目、保增长”工作重点敢于开展民主监督、大胆建科学之言献科学之策。如果政协的建言献策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立论就会片面,建议就会主观,所献之策就可能滞后,就会出现盲目,就不能把握大局。所以用科学发展观去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于政协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问题,也不是“有没有”、“愿不愿”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会不会”的问题。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去建言献策,才能提高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才能不负党和人民对政协的期望。如去年,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总体目标取向,紧扣达州加快发展主题,开展的六个重点调研课题,提出了一些颇具科学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正是有了天然气资源开发补偿利益机制的深入调研、科学建议,才受到了市、省、国家的重视;正是有了关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建议,才有了“三个文件”出台,助推了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今年主席会议又确定了把发展林产品加工、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土地流转、新农合运行、失业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招商引资等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这就是政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协工作者应坚持履职为民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的因素,一些涉及百姓民生利益的问题将愈来愈突出,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大,返乡农民就业难,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社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反映民情民意,就是政协工作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履职为民的着力点。
政协工作者只有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为民所参,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百姓当中,了解掌握他们想什么,盼什么,关心的热点、难点是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然后运用政协的渠道反映上去,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如2007、2008年,市政协集中对“十大惠民行动”和“八大民生工程”开展视察,正是由于对农村断头路、乡镇卫生院闲置资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科学建议,才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采纳,对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起到助推作用,这为政协工作者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经验。
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我认为要畅通社情民意这个特殊渠道,在反映社情民意时,既要报喜,更要报忧,既要原原本本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和要求,又客观真实反映事实,便于党委政府掌握和了解,为其决策及时提供依据,有力地促进市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只有这样,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才算找到了履职方位,才能在助推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协工作实践,最重要的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才能使政协在履行职能中大有作为。